首页 > 最新动态 > 合理运用模板化管理,避免安全管理过度简化
最新动态
合理运用模板化管理,避免安全管理过度简化
2025-03-0610



保障安全生产,化工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企业会编制一系列的执行文件,督促相关制度落地实施,例如操作规程、操作卡。目前,模板化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工艺操作、应急处置、变更管理、安全检查、作业交底等多个领域。而随着模板化管理的实施,其中的利与弊也开始显现。




模板化管理的优势

模板化管理最大的好处是能确保基本的执行质量。只要相关人员严格依照模板进行操作,借助“手指口述”的方式,即使不是熟练员工,操作的质量也可以达到企业设定的基本操作标准。而操作模板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编制,对风险管控有着较为精准把握,如操作卡片,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和保底作用。特别是在企业建成初期,借助高水平技术人员编制的模板,可高效指导大量技术尚不熟练的一线员工,实现较高水平的日常操作,充分发挥少数优秀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杠杆作用。

例如,工艺操作卡和应急处置卡精准记录了操作中最核心的步骤与参数,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有力保障了基本操作安全。在日常工艺操作中,员工依据工艺操作卡按部就班地执行,能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而在突发应急状况下,应急处置卡则能让员工迅速找准关键处置步骤,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模板化管理的局限

然而,模板化管理并非万能,其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对于认识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管控,模板化管理作用十分有限。以检维修作业为例,由于检维修作业场景高度复杂,很难制定出一套统一且有针对性的操作模板。若为数以百计的作业场景都编制各自的模板,工作量又过于庞大,导致检维修作业的模板化管理水平并不理想,远远达不到日常操作的模板化程度。

再如,一家企业在特殊作业安全交底工作中采用模板化管理方式,编制了企业级的交底文件,管控特殊作业中的通用风险,并在文件中引入“其他风险”一栏,以提醒管理人员关注车间属地的特有风险。但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车间只关注了通用风险,对属地风险分析敷衍了事,甚至完全忽略,“其他风险”一栏形同虚设,致使作业人员对属地风险认知不足,埋下安全隐患。

变更管理中的模板化问题更为严重。部分企业在变更管理中引入了“变更检查表”,对于不同类型的变更,设计了变更过程中常见风险的检查表,本意是方便变更管理人员在风险分析时参考。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变更管理人员将这个风险“模板”当成了“风险池”,风险分析仅仅是从“风险池”中筛选出此次变更可能涉及的风险,对于“风险池”以外的风险完全忽略,使得变更风险辨识不全面、不深入,风险管控不到位。

从安全理论角度而言,上述行为均属于安全管理的过度简化,对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有非常大的破坏性,是企业安全文化薄弱的体现。实际上,不限于以上事例,任何风险认识不充分的工作,即使已经编制了操作规程,也不宜盲目应用模板化管理。比如异常工况处置,企业难以想到所有可能的异常工况,完全依赖模板进行异常工况处置是不完善的,员工应当学习工艺、设备原理,从根本上掌握异常工况处置措施。再如开车程序,任何一点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都可能导致体系状态的截然不同,很难通过开车模板化进行统一管理,而是要依靠技术人员灵活把控过程与参数。



综上所述,模板化管理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少数技术人员管控大量缺乏经验操作人员、对工作风险有全面深入认识等特定场景。若过度推广至不适宜领域,不仅无法有效管控风险,甚至可能引入风险,并造成相关人员对于企业实际风险的漠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式主义”,从根本上破坏企业的安全文化,阻碍安全管理提升。

因此,企业应当善用模板化管理,避免安全管理过度简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在规范操作、保障基本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警惕其局限性,对于复杂多变、风险认识不充分的工作,应谨慎使用模板,注重员工专业素养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真正将企业相关规章制度落在实处,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坚实根基。




图文速览!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内容!
谈一谈对设置静电跨接线的看法(附相关标准依据)
哪些场合必须设紧急切断阀?(附相应标准依据)
【微视频】“逆流而上”的单向阀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