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如何规范作业许可管理(附相关视频)
最新动态
如何规范作业许可管理(附相关视频)
2025-03-107

?

?

作业许可管理是确保企业生产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特定作业活动进行事先评估、审批、监控及事后总结,有效控制作业风险,防止事故和意外的发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复杂性的增加,规范作业许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风险评估、人员培训、技术应用及监督评估六个方面,浅析如何有效规范作业许可管理。

一、 建立健全作业许可制度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规定:企业应建立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明确作业许可范围、作业许可管理流程、作业风险管控措施、作业许可类别分级和审批权限、作业实施及相关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等内容。企业应对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作业程序(规程)未涵盖的非常规作业进行许可管理,作业许可范围包括:

1.GB 30871中规定的特殊作业;

2.装置区施工和检维修作业;

3.设备、管线打开;

4.企业认为需要通过许可管理的其他作业。

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等特殊作业,应执行 GB 30871中作业许可相关规定。企业作业许可应执行一事一审批;作业环境、条件和作业内容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作业许可审批;作业许可票证应存档。建立清晰的作业许可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职责与权限。通过责任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每个风险点都有人监管。

二、规范作业许可流程

1.提交作业许可申请,填好作业许可证并准备好相关资料。

2.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安全分析和作业方案是作业许可证审批的基本要求。

3.制定管理方案,根据工作安全分析的结果和技术要求,制定作业方案(适宜、可操作有效、尽量简洁)。

4.作业许可证审查,在收到申请人的作业许可证申请后,批准人应组织申请人及相关人员集中对作业许可证内容进行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现场核查可与作业许可证审查合二为一。

5.人员培训,作业许可证经批准后。由申请人和现场负责人对作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实施现场培训。

6.实施许可的作业。

7.作业检查。

三、强化作业风险评估

在作业许可申请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

1.作业安全分析(JSA)是防控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事先对某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评价风险,并根据识别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与补救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消减或控制风险、保证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2.JSA适用范围:  

★动火作业、Ⅱ级及以上高处作业、无作业方案的吊装作业以及进入有毒、可燃介质或情况不明的受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等特殊作业,施工作业前应开展JSA。

★交叉作业、临边作业、临水作业、临近高压带电体的作业、设备封盖(封头)拆卸、设备(管线)试压、非常规采样以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高毒等介质临时接管线等高风险的非常规作业,施工作业前应开展JSA。

★其他特殊作业、高风险的非常规作业,可利用JSA理念和方法,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风险管控。

3.如何开展作业安全分析

作业安全分析即一个将一项工作按步骤分解的过程,我们通过它可以:把作业/任务分解为多个步骤,用动词描述;识别每个步骤的 “危险源”和“可能的后果”;为每个步骤中的风险设置控制屏障/补救屏障;消除或降低后果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屏障。

例如:设备管线打开实行作业许可:设备管线打开作业前应进行工作前作业安全分析(JSA),针对评估的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设备管线打开作业前应采用泄压、倒空、隔绝、清洗、置换等方式对设备管线进行处理,降低设备及管线压力至常压,并按照相关要求落实能量隔离措施;当设备管线打开作业涉及危险介质时,作业前应在泄压口、排空口等取样进行可燃、有毒气体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管线打开作业;作业现场人员应正确佩戴满足规范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应急设施;设备管线打开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应全过程监督,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设备及管线打开过程中发现现场工作条件与安全工作方案不一致时(如导淋阀堵塞或管线清理不合格等),应停止作业,并进行风险再评估,重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办理安全作业票,确认安全措施;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设备及管线打开作业时,距作业地点周边 30m内不应有动火作业;设备管线打开作业结束后,作业监护人与作业人应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确认现场没有遗留任何安全隐患,具备交付生产运行的条件。

四、提高作业和监护人员能力

1.作业人员能力

评估承包商应具备所开展的检维修作业要求的资质。评估作业人员能力。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施工经验及专业知识,对化工生产装置所涉及的化学品、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严禁临时雇用劳务市场人员。特殊作业涉及的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作业监护人的要求

作业期间应设监护人。监护人由企业可自行组织培训并发证。 也可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实施培训并发证。监护人培训时长、再培训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监护人可由危险化学品企业指派或承包商指派;高风险作业由危险化学品企业指派。但承包商指派特殊作业监护人时,承包商的监护人也应经监护确需离开作业现场,作业必须中断作业,收回作业票。换由其他监护人监护,但要做好工作交接并做好记录。

监护人的职责:作业前检查安全作业票。安全作业票应与作业内容相符并在有效期内;核查安全作业票中各项安全措施已得到落实。  确认相关作业人员持有效资格证书上岗。核查作业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满足作业要求。对作业人员的行为和现场安全作业条件进行检查与监督,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协调与联系。当作业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中止作业,并采取安全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当作业人员违章时,应及时制止违章,情节严重时,应收回安全作业票、中止作业。作业期间,监护人不应擅自离开作业现场且不应从事与监护无关的事。确需离开作业现场时,应收回安全作业票,中止作业。

五、运用信息化系统实施在线监控

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作业许可管理系统、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等,实现作业许可的在线申请、审批、监控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管理效能。

在关键作业区域和危险点,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控作业过程,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智能监控系统还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损失。

六、强化作业现场监督检查

建立定期监督检查机制,对作业许可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作业人员遵章守纪情况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定期对作业许可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作业许可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作业许可管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建设、流程优化、人员培训、技术应用及监督评估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显著提升作业许可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企业应高度重视作业许可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确保生产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往期回顾

REVIEW

水锤现象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锅炉房安全检查九方面

压力管道故障处理措施

老潘话安全(精选十一):员工安全素质提升的两条路径

气动阀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仪表冬季总 “罢工”,大部分输在这些细节!


来源:北京泰索QHSE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