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发现该企业液氯仓库张贴着一份
《氯气钢瓶安全储存管理制度》。
笔者正要赞叹企业这一做法好时,
却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
保管员每天
对库内存放的液氯重瓶进行检查,
采用摸
(摸每一只钢瓶表面温度是否升高)、
听
(听每一只钢瓶是否有泄漏的异常)、
嗅
(闻一下场所内是否有氯气味)
......
专家
墙上这个检查制度是严重错误的。
要知道,氯是剧毒化学品。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高浓度的氯气可以引发气道炎症甚至肺水肿,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和死亡。氯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mg/m3,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而直接致害浓度也仅为88mg/m3。而且,通过“听”判断钢瓶的泄漏情况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果能够听到泄漏声音,泄漏应该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
企业人员
这是十几年前的老制度,我们一直没注意到,确实不妥。我们立即对该制度进行修订。
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2019)的要求,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检测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探测器。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以人为本,首先以保护人的生命为本,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应贯彻好这个理念。
作者系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