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媒体报道,2025年3月初,德国巴伐利亚州德根多夫(Deggendorf)一处水上乐园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导致5名正在进行清洁工作的员工受伤。事故发生在闭园后的维护时段,氯气泄漏后迅速扩散,迫使乐园紧急关闭,直至气体散去。
当地政府要求居民关闭门窗数小时以确保安全。目前,受伤员工已送往医院治疗,具体伤情和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以往发生的氯气泄漏事故
案例警示
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
氯气有毒,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人体吸入少量氯气
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
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
一、氯气泄漏的危害
在工业上经常会使用到氯气,而氯气管道一旦有泄漏的情况,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那么氯气泄漏的危害有哪些呢?
氯气(CL2)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相对密度为1.47,在其压强为1.013×10^5帕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
氯气有毒,具有剧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本身虽不燃但有助燃性。具体危害如下:
1、容易造成人员中毒。氯气出现泄漏会通过人的口、鼻、皮肤毛细孔侵入人体造成中毒,尤其在风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有毒气体会顺风扩散到很远,使周围地区的广大群众受到严重威胁。
2、事故处理困难。有毒气体泄漏往往是由于管道、容器破裂和阀门损坏所致,处置难度较大。
一是堵漏难度大。管道或贮罐破裂开口不规则,有的长有的短,宽窄不一,加之所处环境条件也不同,采取堵塞漏洞的措施方法难以实施。
二是消除溢出有毒气体的难度较大。氯气相对密度是1.47,比重比空气重,泄漏后沿地面到处扩散,为周围群众和排险人员带来严重威胁,因泄漏所处地点不同,采取化学中和反应的措施消除毒源有一定困难。
三是消防队员行动不便。参战官兵深入毒区排险,必须着防毒衣佩戴空气呼吸器,行动不便,如空气呼吸器面罩系不紧或防毒衣穿着不严密会造成中毒。
01
氯气的灾害特点
① 氯气是强氧化剂,具有强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易溶于水和碱溶液;
② 日光条件下与易燃气体混合会发生燃烧爆炸;
③ 属剧毒物质,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④ 扩散迅速,向低洼处漂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
⑤ 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02
氯气泄漏应急处置
①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
② 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接触,切断泄漏源。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
03
特别警示
① 车辆、人员进入要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② 严格警戒并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监测;
③ 进入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专业精干,实施一级防护,采取水枪掩护;
④ 对救援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二次污染和伤害;
⑤ 要以事故单位专业人员为主采取工艺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置;
⑥ 组织事故单位和石化、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专家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保障;
⑦ 尽量减少水域或环境污染。
二、防止氯气泄漏的措施
01
保证设备、管路完整
定期对氯气生产和使用装置管路或设备管理维护,氯气系统的设备、阀门和管道在连接安装前,要清洗、干燥处理,阀门要逐台做耐压试验,管道应按设计规范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02
完善检修环节管控
液氯生产系统的设备、管道检修时,应制定检修方案,开展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明确检修管路的位号;切断氯气气源、泄压、置换,同时切断传动设备、控制仪器和仪表的电源,经气体分析合格并检查确认无压力后,方可进行检修;检修时应有专人监护,若需动火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03
防止非金属材质失效
氯气具有高毒性,泄漏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氯气管道的材质必须可靠及耐用。使用非金属材质要保证管口连接处密封可靠性高,耐压性强。
三、氯气中毒怎么办?
① 如果眼睛被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② 吸入氯气的话:必须将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则吸氧,迅速进行医务处理并继续吸氧。如果呼吸道阻塞,需要由医务人员紧急建立人工呼吸道。
③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水时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冲洗后,如有条件可用冰水压30分钟,可以防止灼伤范围的扩大。
④ 在抢救和救治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及吸氧。
⑤ 昏迷、休克者要取下假牙,头偏向旁,舌引向前,防止气道堵塞,随时清理上呼吸道分泌物。
⑥ 应及时送到医院,得到有效治疗。
来源: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华夏应急与安全、化工设备人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