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点的选取,有哪些规定?
最新动态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点的选取,有哪些规定?
2025-04-1614


1.一般规定
(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检测点,应根据气体的理化性质、释放源的特性、生产场地布置、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探测器的特点、检测报警可靠性要求、操作巡检路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容易积聚、便于采样检测和仪表维护之处布置。
(2)判别泄漏气体介质是否比空气重,应以泄漏气体介质的分子量与环境空气的分子量的比值为基准,并按下列原则判别:
① 比值大于或等于 1.2 时,则泄漏的气体于空气。
②)比值大于或等于 1.0、小于 1.2 时,则泄漏的气体为略重于空气。
③比值为0.8~1.0时,则泄漏的气体为略轻于空气。
④ 比值小于或等于0.8 时,则泄漏的气体为于空气。
(3)下列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周围应布置检测点:
① 气体压缩机和液体泵的动密封。
②)液体采样口和气体采样口。
③液体(气体)排(水)口和放空口。
④常拆卸的法兰和经常操作的阀门组。
(4)检测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时,探测器探头应靠近释放源,且在气体、蒸气易于聚集的地点。
(5)当生产设施及储运设施区域内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可能对周边环境安全有影响需要监测时,应沿生产设施及储运设施区域周边按适宜的间隔布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或有毒气体探测器,或沿生产设施及储运设施区域周边设置线型气体探测器。
(6)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氧气浓度变化,出现欠氧、过氧的有人员进入活动的场所,应设置氧气探测器。当相关气体释放源为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时,氧气探测器可与相关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有毒气体探测器布置在一起。
2.生产设施
(1)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区域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 10 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m
(2)释放源处于封闭式厂房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m
(3)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散开厂房内,除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探测器外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气体易于积聚处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探测器。
3.储运设施
(1)液化烃、甲、乙,类液体等产生可燃气体的液体储罐的防火堤内,应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m。
(2)液化烃、甲、乙,类液体的装卸设施,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铁路装卸栈台,在地面上每一个车位宜设一台探测器,且探测器与装卸车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10 m
汽车装卸站的装卸车鹤位与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10 m
(3)装卸设施的泵或压缩机区的探测器设置,应符合生产设施的设置规定。
(4)液化烃灌装站的探测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封闭或半敞开的灌瓶间,灌装口与探测器的水平距离宜为5~7.5 m。
②)封闭或半敞开式储瓶库,应符合生产设施设置要求的第2条规定;敞开式储瓶库房沿四周每隔 15~20m应设一台探测器,当四周边长总和小于15 m时,应设一台探测器。
③ 缓冲罐排水口或阀组与探测器的水平距离宜为5~7.5 m。
(5)封闭或半敞开氢气灌瓶间,应在灌装口上方的室内最高点易于滞留气体处设探测器。
(6)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装卸码头,距输油臂水平平面10m范围内,应设一台探测器。
(7)其他储存、运输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储运设施,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应按生产设施的规定设置。
4.其他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扩散与积聚场所
(1)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应设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器距加热炉炉边的水平距离宜为5~10m。当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设有不燃烧材料实体墙时,实体墙靠近释放源的一侧应设探测器。
(2)设在爆炸危险区域2区范围内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应设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并同时设置氧气探测器。
(3)控制室、机柜间的空调新风引风口等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有可能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应设置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
(4)有人进人巡检操作且可能积聚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工艺阀井、管沟等场所,应设可燃气体和(或)有气体探测器。






注意!4月1日起这些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什么企业或项目需要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附依据)
混合气体爆炸致1死1伤!衢州市衢江区“11·5”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日常工艺报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附视频)


来源:注安师同盟会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