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山东某化工公司离心机维修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失联、3人受伤。而就在上个月28日,福建一生物科技公司800吨/年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生产线试生产期间离心机岗位起火,造成1名操作人员失联。
离心机在制药、化工企业应用极广,是生产过程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然而,化工、制药生产中的离心分离过程常涉及易燃易爆溶剂,离心机运转时,溶剂挥发,存在闪爆着火的风险。近年来,离心机操作环节的事故频发。
2024年9月13日,安徽某药业有限公司在进行瑞舒伐他汀钙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发生闪爆,造成1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员工违规操作,在离心机氮气保护气管未连接的情况下,擅自打开手阀投入物料,导致氮气保护失效,离心机内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静电火花引发闪爆。
2024年4月14日,福建某科技有限公司醇析离心机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导致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4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工违反了醇析离心机安全操作规程,离心机开车前未通过氮气置换,醇析离心机氧含量检测系统和氮气置换系统未能有效启动,离心机发生闪爆、起火,飞溅出带火物料,点燃现场可燃物,形成火灾。
2018年6月4日,某离心机厂家在一化工厂成品车间调试新装离心机时发生闪爆。事故的原因是:调试人员违规打开视窗,氮气保护失效而引发。
2016年5月18日,上海某药业有限公司一台离心机在运行时,其内部的正庚烷发生爆炸和燃烧,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过火面积100㎡。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离心机惰化保护不到位,加之静电引发火灾。
2016年2月20日,江西某化工有限公司咪鲜胺氨化工段离心机岗位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6.5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定,未充氮置换空气,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遇静电爆炸。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离心机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对惰性气体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惰性气体(如氮气)保护是离心机在处理易燃易爆物料时的关键安全措施。然而,氮气供应不稳定、保护系统失效、操作人员未正确连接或启动氮气保护装置等问题屡见不鲜。
联锁保护措施失效
《离心机 安全要求》(GB 19815-2021)明确要求,处理挥发性、易燃或易爆物料时,离心机需满足密闭条件,且其密闭腔体在与易燃易爆物料接触时,必须配备稳定可靠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一旦惰性气体保护失效,系统应立即报警并自动停机。从上述事故可以看出,事故企业未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或安全保护措施失效。
操作规程执行不严,违规操作
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是事故的直接诱因。例如,未进行氮气置换、擅自打开离心机视窗、未按规定启动氧含量检测系统等行为,均可能导致离心机内环境失控。
人员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
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离心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在处理易燃易爆物料的离心过程中,离心机内部可能积聚可燃气体。由于离心机高速旋转及机械部件间的摩擦作用,加之静电接地设施的潜在损坏,若静电未能及时导出,将显著增加离心机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风险。如何有效防控离心环节爆炸风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好安全防控措施:
防止易燃易爆环境的形成
在离心含有易燃易爆成分的溶液时,必须确保离心机具备良好的密闭性和防爆性能。为达到此目的,应采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进行防护,通过向离心机内部充入氮气以置换空气,确保氧含量处于安全阈值以下。必须确保氮气供应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包括氮气保护系统与离心机操作的联锁要求。在离心机工作过程中,若氮气保护系统失效,应能自动停机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
控制点火源
化工企业内,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所以,对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要充分重视这些火源,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在离心机设计时,对于运动件应确保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以消除可能产生的机械摩擦和撞击;同时,离心机必须设置消除静电的措施。企业在选购离心机时,应严格遵守《离心机 安全要求》(GB 19815-2021),确保离心机配置包括必要的安全装置,配备氮气保护、氧含量在线监测及报警、联锁停机等关键功能。
防止事故蔓延
案例2是离心机发生爆炸后,大火将反应釜底塑料管道熔化,易燃易爆物料沿地沟流淌,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乃至外部,引发爆炸燃烧,导致室内设备尽毁,厂房大面积过火,事故损失扩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一是离心分离区域应设置在独立的隔间内,与其他生产区域之间采用防火实墙进行分隔,且应确保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同时应加强离心分离区域的通风,严格控制离心作业区域的操作人员数量。
二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相关国家标准,确保作业场所的化学品存放量符合规范要求,物料存放区与生产作业区域应采用防火实墙进行分隔。推荐采用管道输送,减少现场物料存放数量。
三是甲乙类厂房内不采用塑料材质的管道,以免火灾情况下管道熔化,导致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泄漏,导致扩大事故损失。
完善安全控制措施
在离心机氮气保护系统设计中设置在线氧含量检测装置和压力变送传感器,对运行过程中的离心机内腔的氧含量进行检测,控制其氧气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离心设备故障或人员误操作引发危险时,系统应能够自动报警并启动联锁保护。
加强人员培训,避免违章操作
企业应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熟悉离心机操作规程、设备性能及潜在风险,掌握应急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侥幸心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避免因慌乱导致误操作。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岗位履职能力,减少违章操作的发生。
离心机事故频发的背后,是惰性气体保护失效、操作规程执行不严、设备设计与维护不足、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总之,企业应从设备选型、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安全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确保离心机的安全运行。相关企业应通过严格执行《离心机 安全要求》(GB 19815-2021),加强隐患排查与整改,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