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95条安全管理的真知灼见
最新动态
95条安全管理的真知灼见
2025-05-0610
1、认识安全,才能正视安全、爱上安全。
2、安全需要未雨绸缪而非临渴掘井。
3、安全工作平时多烧香好过临时抱佛脚。
4、安全要法治,要仁治,更要无为而治。
5、安全工作需始终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6、安全不是游离态,安全是化合态,要立足生产经营的整个化合物中看安全。
7、安全与风险不是单独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附着的,可以互相转化。
8、事故是生产经营矛盾的爆发点,安全是避免事故的出发点。
9、安全与发展是统一体而非矛盾体,是相济而非相妨,安全与发展共同构成了经营这个整体。
10、安全工作是一项复合型工作,需跨界思考,要跳出安全看安全,但是要牢牢把握住内在规律和底层逻辑。
11、安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些工作需要梳理,形成系统,其托底就是理顺逻辑关系,确保管理渠道畅通。
12、企业要理顺基层和上层的关系,明确横向和纵向的关系,把握相互之间的关系。
13、安全需要谋术,更需要谋道,需要做好具体工作,更需要顺应基本规律。
14、安无定法但有一定之法,工作形式多种多样,基本规律是不变的,二者相济不相妨。
15、安全工作需要唯下,而不是唯上,而现实中往往是唯上不唯下。
16、做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就好比一条线段,一分为二,安全习惯多一些,不安全习惯就少一些。
17、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好的安全习惯,也一定有一些不好的安全习惯,这句话看似对立矛盾,实则一个统一体。
18、安全工作不是会了才干,而是干了才会,不能不会干,不能只会干。
19、干安全就像开车,如果不上车反复练,即使你脑子里有一千种开车理论,照样开不了。
21、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认识对了,方向才对,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22、目前的安全工作而言,磨刀的通常不砍柴,砍柴的一般不磨刀,很少有人既会砍柴,也能磨刀!
23、一个真正的安全人,要做到肚子里有墨水,脑子里有想法,胸中有情怀,肩上有责任。
24、优秀的安全人才,一是坐下来能写,二是站起来能说,三是走出去能干。
25、安全理论就像系统后台里默默运行的程序,缺了它不行,但程序是怎么运行的,往往看不见,也很少有人去关心。
26、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派回过头去研究安全理论,让实践和理论发生“化合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
27、安全做不好会毁掉员工和管理者的生命,断送企业的发展生存。
28、风险本是无形的,通过目视化,可将无形的“风险”有形化、固定化、显现化。
29、安全培训不是你想讲什么,擅长讲什么,而是别人想听什么,想要什么。
30、就如何推动履责行为,属于管理科学范畴,甚至是企业文化范畴。
31、要推动履责行为,就要解决“履哪些责,如何履责,履责引导”三个问题。
32、要学会“清单转换”,将大量“宏观”的岗位责任清单化为“微观”的岗位工作清单,通过工作清单履责。
33、让履责者明确要做什么事,才会更容易接受要做的事。
34、责任制的实施与考核是普遍性难题,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共性问题,
35、要抓好高层的“影响力”,中层的“传导力”,基层的“执行力”。
36、抓住关键业务部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抓少数带多数、抓主要带次要、抓关键带一般进行履责。
37、对于基层,需要把握好“管”“监”两个要素。对于上层,需要把握好“监督”与“再监督”两个要素。
38、安全工作不需要多,需要精,需要深,需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39、安全工作要抓住问题的表面,更需透过表象,分析出问题的实质。
40、要抓好直接原因这个“点”,更应抓好管理原因这个“面”,抓好“面”可以起到预防所有“点”的效果。
41、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对象是人,“风险”和“人”是两个基本要素。
42、从风险到人这条“路径”,是事故发生的“基本途径”,也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基本途径。
43、基层需要低阶的做法,上层需要高阶的管控。
44、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执行和落实,最大的问题也是执行和落实。
45、再好的制度标准没落实执行等于没有制度,这是铁的事实。
46、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也是一种风险,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注意力等状态都会产生隐患。
47、事故层出不穷,然而究其原因,有的原因竟很简单、很低级,甚至很不可思议。
48、人是安全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行为安全研究也是持续热点研究的课题。
49、安全理论知识是基础,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支撑着安全培训师整体的“知识大厦”。
50、现场的情况往往要比书本中、纸面上复杂、离奇、曲折,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应用理论、完善理论。
51、要以风险和人为中心展开工作,只有具备这个理念,才是顺流而行,否则就是偏航而行甚至逆流而上。
52、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三要素:认知、态度、行为,这三个关键要素环环相扣,互为倚重。
53、检验下属单位安全工作的成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查看基层一线的风险管控水平,以基层的现状反观管理的成效。
54、引进的技术应当有益于安全工作,围绕“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险兆管理--应急救援”这条主线,助力安全生产工作。
55、很多企业不注重前期与定期的评估与策划,生产过程中又无力或缺乏管控,待到事情失控,才进行事后的应急处置与补救。
56、事故的发生往往有征兆,这些事故征兆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具有提示与警示作用,如不及时控制与整改,就会酿成事故。
57、以风险和人为核心,以责任制和文化为手段,以安全技术、管理工具、管理体系为方法。
58、风险失控就形成了隐患,隐患失管就很可能成为先兆事件,再具备一定的能量或机会因素就会发生事故。
59、要针对“人机环”这三个要素,通过风险、隐患、险兆、应急主线条层层设防,再辅以其余基础支撑性工作,来预防事故。
60、技术措施直接、迅速,见效快,行为措施反复、持久、见效慢,管理措施过程短,见效快,容易反弹抬头。
61、在事故或灾变中,安全人员不是像消防员一样冲锋陷阵,也不会像消防队长一样坐镇指挥,而是协助“消防队长”指挥“消防员”。
62、险兆事件是事故隐患诱发的,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可直接诱发险兆事件,而险兆事件,与事故后果有直接因果关系。
63、本安化是实现风险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其可以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64、承包商安全管理“七道关”:准入关,协议关,出入关,预防关,作业关,奖惩关,续用关。
65、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六要素:责任、条件、投入、管理、应急、文化。
66、安全人员具备的三种能力:预见能力、过程管控能力、应对异常工况能力。
67、安全人员扮演的七个角色:决策的谋士、发热的火种、体系的设计师、方法的教练、监督的镜子、救火的专家、结果的裁判。
68、危险源辨识可输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安全警示标志、选用劳保用品、规章制度、应急救援预案。
69、安全工作的八大思维:法治思维、风险思维、系统思维、结构思维、降维思维、创新思维、屏障思维、管理思维。
70、责任制是基础,是低阶的要求,通过考核可以予以实现,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使人员主动落实责任制,就涉及安全文化的问题了。
71、安全文化与习惯性违章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通过中间变量关联,就像河的两岸,用桥梁架设方可贯通连接。
72、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安全认知,就有什么样的安全行为。
73、从安全文化可以用四个词语表达:“安全素养、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理念”。
74、安全素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安全意识与安全理念是安全素养的外化,安全行为是理念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75、管理的深处是文化,文化的精髓在氛围。
76、短暂的安全凭运气,中期的安全靠管理,而长期的安全靠文化。
77、要想长期安全生产,就必须注重文化塑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渗透到集体和个体的心灵深处。
78、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认知、态度、行为”构成了认知三要素,统称为安全价值观。
79、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主动去管风险,最终实现安全目标。
80、企业设定的安全目标应当是个大概率结果,而实现的过程或路径—安全文化建设—应当是个大概率事件。
81、风险管控就像一个主河道,其余所有工作都是支流,最终还要汇入主干道,否则就有“决堤”的风险。
82、领导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头雁、排头兵、桥头堡,其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态度与决心,决定建设成败。
83、要提升安全领导力,领导层还是要改变自身的认知,从“兴趣、参与、投资”三个方面融入。
84、业务人员虽直接面临风险,但是其却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场的风险,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关键风险。
85、生产、技术、设备等人员处于安全工作的前端,重心是“防偏”,防止隐患“增量”,是“管”的功能。
86、安全人员处于安全工作的后端,重心是“纠偏”,减少隐患“存量”,是“监”的作用。
87、生产、技术、设备等人员就像运动员一样,踢好球、干好事,安全人员就像是裁判员一样,监督好运动员。
88、安全物态与行为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安全制度文化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措施,安全观念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措施。
89、“3E”对策主要解决的是事故隐患,Education主要解决行为,Engineering主要解决状态,Enforcement主要解决管理。
90、祸患常积于忽微,很多事故都是小隐患累积,诱发关键隐患,演变升级导致的。
91、风险控制、隐患查治、险兆管理、应急救援构成了安全工作的主线。
92、隐患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伴随生产出现的动态隐患,第二类是设计规划、基建施工遗留的隐患。
93、法规说的是“做什么”,标准说的是“怎么做”,制度构建往往是从“怎么做”到“做什么”的过程。
94、制度横向上分为业务、支持、监督、应急四个方面,纵向上分为管理文件、运行文件、实施记录三个层面。
95、制度构建的成败在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细、全、精,就能产出好的规程、方案,继而演化成好的制度。

往期回顾

REVIEW

应急管理部征求4项强制性国标意见,事关生产安全事故!
企业备用电源与应急电源设置相关要求(附依据)
危化品事故突发 这份 “逃生指南” 关键时刻能救命!
危化品储存“三场所”安全管理要求


来源:安全如是观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