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化工装置防爆电气选型、使用禁忌与维护要点
最新动态
化工装置防爆电气选型、使用禁忌与维护要点
2025-05-076

一、化工装置防火防爆的核心要求

化工装置因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及粉尘,其防火防爆要求需从设计、设备选型到日常管理全流程严格把控,核心要求如下:

  1. 危险区域划分

    • 气体环境:按GB 50058-2014划分为Zone 0(持续爆炸气体)、Zone 1(偶尔存在)、Zone 2(正常运行不出现)。

    • 粉尘环境:Zone 20(持续粉尘云)、Zone 21(偶尔存在)、Zone 22(正常无粉尘云)。

  2. 防爆设备强制使用

    • 爆炸危险区域内所有电气设备(灯具、电机、仪表等)必须选用符合防爆标准的型号,严禁普通设备替代。
      依据: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3. 工艺与安全管理

    • 控制可燃物泄漏、消除点火源(静电、高温表面)、设置通风系统、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二、化工行业适用的防爆电气类型及原理

防爆电气设备通过特殊结构设计阻断爆炸传播,主要类型及适用场景如下:

1746587893434.jpg

依据:GB 3836系列标准、IEC 60079系列标准。

三、防爆电气选型的关键要素

1.匹配危险区域等级


    • Zone 0/Zone 20:仅允许Ex ia本质安全型、Ex ma浇封型设备。

    • Zone 1/Zone 21:可选用Ex d、Ex e、Ex p等类型。

    • Zone 2/Zone 22:允许部分增安型(Ex e)或普通设备(需附加防护)。

2.适应爆炸介质特性

  • 气体组别:根据介质最小点燃能量(如IIA、IIB、IIC)选择设备防爆等级,IIC(氢气)要求最高。

  • 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需低于介质自燃温度(如T1≤450℃,T6≤85℃)。

3.环境适应性

  • 防护等级:户外或潮湿区域需IP65及以上,粉尘环境需防尘型(IP6X)。

  • 防腐要求:酸性或腐蚀性环境选择不锈钢外壳或特殊涂层。

四、防爆电气的使用禁忌

1.严禁混用非防爆设备

  • 爆炸危险区域内普通开关、插座、灯具等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必须禁用。
    案例:某化工厂因在Zone 1区使用普通电机引发爆炸,直接损失超千万元。

2.禁止跨等级使用

  • Zone 0区不可使用仅适用于Zone 1的隔爆型(Ex d)设备。

3.避免结构破坏

  • 私自开孔、拆卸外壳或更换非原厂部件将导致防爆性能失效。

4.温度组别不匹配

  • 若介质自燃温度为100℃(T5组),设备温度组别需≤T5(≤100℃),不可选用T4(≤135℃)设备。


五、防爆电气的维护与管理要点

  1. 日常检查


    • 外观检查:每月检查外壳是否变形、锈蚀,紧固件是否松动。

    • 密封性测试:定期验证电缆引入装置、接线盒的密封填料是否老化。
      依据:AQ 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2. 性能检测

    • 绝缘电阻:每年用兆欧表测量,绕组对地电阻≥1MΩ。

    • 接地电阻:确保≤4Ω,防止静电积累。

  3. 专业维护

    • 仅允许持证人员维修,更换部件需与原厂防爆参数一致。

    • 隔爆面清洁:使用非腐蚀性溶剂擦拭,保持接合面粗糙度≤6.3μm。

  4. 档案管理

    • 建立设备台账,记录安装日期、检测结果及维修记录,保存至少5年。

六、总结

化工装置的防火防爆安全依赖于防爆电气的合规选型、严格使用禁忌和系统性维护:

  • 选型:匹配区域等级、介质特性与环境要求;

  • 禁忌:严禁非防爆设备、跨等级使用和结构破坏;

  • 维护:定期检测密封性、绝缘性,专业团队操作。

合规依据:GB 50058-2014、GB 3836系列标准、《安全生产法》第36条。
违规后果:未使用防爆设备或维护不当导致事故,企业将面临停业整顿、高额罚款乃至刑事责任。


新疆广汇新源能源公司“1·4”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喷淋洗眼器设计要求汇总(附标准依据及案例)

常压储罐呼吸阀为什么检、如何检以及合格判定准则(附标准及案例)

为什么会在现场查不出隐患?(附视频)


来源:防爆云平台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