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环境隐患识别与应对
物理环境隐患指工作场所中因设备、设施、环境缺陷导致的直接风险,具有直观性,但易因“习以为常”而被忽视。
1. 设备设施隐患
常见问题:
1.1 机械设备:例如:防护罩缺失(如机床齿轮裸露)、安全联锁装置失效、设备异常振动或异响。
1.2. 电气系统:例如:电线绝缘层破损、配电箱未上锁、插座超负荷使用(如串联多个大功率电器)。
1.3. 特种设备:例如:起重机吊钩防脱装置损坏、压力容器仪表显示异常(如压力表指针超出绿色安全区)。
识别方法
目视检查:每日开机前检查设备防护装置完整性,如冲床双手按钮是否完好。
听觉判断:通过异常噪音(如电机尖锐摩擦声)预判轴承磨损。
工具辅助: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电气接头是否过热(超过60℃需警惕)。
2. 环境隐患
典型场景
2.1. 地面:例如:油污未清理(如叉车行驶区域)、地坑未加盖(深度超过0.5米需防护)。
2.2. 高空:例如:临边洞口无护栏(如楼层施工平台边缘)、悬挂物未固定(如顶棚管道松动)。
3.3. 危险区域:例如:化学品存放区未设置防泄漏围堰、粉尘车间未安装防爆电气设备。
检查要点
1. 执行“5S管理”: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消除杂物堆积。
2. 使用“光线反射法”:通过地面反光发现液体泄漏(如危化品储罐区)。
3. 消防设施隐患
重点检查项
3.1. 灭火器:例如压力表指针处于红色区域、软管龟裂、超期未检测(一般需每年一检);
3.2. 消火栓:例如接口锈蚀、水带缺失、阀门开启困难;应急照明:断电后无法自动启动、照明时间不足30分钟。
员工行动指南
每月自查:按“提(灭火器)、摇(粉剂结块检查)、看(有效期)、试(应急灯)”四步法排查;
情景模拟:组织“盲测演练”,随机指定员工演示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二、操作流程隐患识别与应对
操作隐患多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需通过规范流程和强化监督管控。
1. 作业前准备隐患
典型问题
未执行“上锁挂牌”(LOTO):检修设备时未切断能源(如电气、液压)。
安全分析缺失:动火作业前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
防护用具不合规:使用过期防毒滤罐、未根据工种选择护具(如打磨作业未配防冲击眼镜)。
识别与纠正
“三查三对”法:
查作业票(核对审批流程)、查工具(核对防爆等级)、查人员(核对特种作业资质)。
“手指口述”确认:操作前大声复述关键步骤(如“已关闭电源,挂牌上锁”)。
2. 作业中操作隐患
高危行为清单
简化流程:为赶工期跨越传送带、屏蔽安全装置(如拆除冲床光电保护)。
疲劳操作:连续加班导致误触按钮(某注塑车间因此发生手部压伤事故)。
监护缺失:有限空间作业无人值守、吊装作业未设警戒区。
防控措施
“双人确认”制度:高风险操作需两人同步核对(如危化品投料计量)。
行为监控技术:通过智能摄像头识别未戴安全帽、闯入危险区域等行为。
3. 作业后收尾隐患
常见疏漏
未恢复安全状态:检修后未装回防护罩、阀门未复位。
工具遗留:扳手等金属物品遗落在配电柜内(可能引发短路)。
未清理现场:焊接后的焊渣未及时清除(存在阴燃风险)。
标准化流程
“五步收尾法”:① 清点工具;② 恢复防护;③ 能源隔离确认;④ 现场清洁;⑤ 交接记录签字。
三、应急管理隐患识别与应对
应急隐患直接关系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需确保应急体系随时处于有效状态。
来源:每日安全生产、安全传递官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