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生产中,我们经常会提到“爆炸”、“防爆区”、“1区”等这样的术语。那么,爆炸的定义是什么?
一、爆炸场所划分
从引发爆炸的介质不同,我们一般按爆炸性介质类型来划分,有爆炸性气体区域和爆炸性粉尘区域和矿井区域(后两个本文不做讨论)等。
在化工厂中,爆炸性气体场所划分主要取决于释放等级和通风情况。分为三个区域:0区、1区和2区,分别对应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长和概率,0区时间最长、概率最高,1区、2区依次递减。
二 、防爆设备的分类
当有爆炸性场所的存在,为了消除爆炸所带来的危害,人们根据爆炸产生的条件特意设计制造出,在爆炸性区域适用的设备,来降低直至杜绝爆炸产生的可能性。
图一:防爆合格证(隔爆型)
图二:防爆合格证(本安型)
三、隔爆设备
隔爆设备是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放在特制的外壳内,该外壳具有将壳内电气部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与壳外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开的作用,并能承受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混合物被壳内电气设备的火花、电弧引爆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外壳不被破坏;同时能防止壳内爆炸生成物向壳外爆炸性混合物传爆,不会引起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和爆炸。标志符号为“d”
由于隔爆型设备是通过壳体结构实现防爆的,所以在现场使用中一定要保证隔爆壳体附件的完整性,比如密封圈,垫圈、格兰头等。切忌“带电开盖”。
图三:隔爆设备附件
四、本安设备及本安系统
本安设备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了电气防爆,这种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具有防爆性能,也就是从“本质”上就是安全的,故称为本质安全型。采用本安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标志符号“i”,细分为“ia”、“ib”、“ic”。
“ia”保护等级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ia”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00mA以下。“ia”型仪表适用于0区、1区和2区。
“ib”保护等级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ib”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50mA以下。“ib”型仪表适用于1区和2区。
图四:带有防爆标志的防爆设备铭牌
本安系统由现场本安(仪表)设备、本安电缆、关联设备(与本安设备有电气连接,并可能影响本安设备本安性能的有关设备,如各种安全栅及其它具有限流、限压功能的保护装置等)组成。
图五:防爆系统组成
本安电缆的低电容和低电感确保了在正常工作和故障情况下都不会产生危险的电火花,并具有极好的屏蔽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一般为蓝色护套,便于视觉上与其它电缆区分。
图六: 本安电缆
来源:过程加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