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2025中国国际化工过程安全会议第三分会场,12位嘉宾交流探讨了连续硝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分解爆炸风险综合评估、火灾爆炸灾害模拟、微通道和管式反应器在硝化工艺的应用、“1+N”模式的反应安全技术体系等提升化工本质安全水平的技术。
工艺、安全与工程协同研究和本质安全强化
程春生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教授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开展化工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工艺、安全与工程有机结合与协同创新,形成关键核心要素的重新组合,是驱动化工产业本质安全提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连续硝化技术工程化应用
李斌栋
南京理工大学
教授
为有效解决传统间歇式硝化工艺的局限性,2024年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发布了《化工企业硝化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对硝化装置及与其存在上下游关系的生产过程(上游通常包括原料处理和投料等工序,下游通常包括反应、后处理、储存、包装等涉及硝化物的工序)开展全流程自动化改造。连续硝化反应技术具有高效传热传质、精准过程控制、本质安全、绿色化学等优势。
基于过程强化的反应近本质安全技术
张金利
天津大学
教授
过程强化作为实现工艺绿色化与本质安全的关键举措,其核心要义在于从源头上消除潜在风险。超重力反应器能够显著强化混合与传质过程,使物质间的反应更加充分高效;螺旋槽管则在强化传热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提升热量传递效率。采用过程强化技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成本的逐步降低,过程强化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以应用,为化工行业的绿色安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能物质分解爆炸风险综合评估与安全策略
唐彬
北京安必达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它从分解热、反应热、失控反应可能性、失控反应风险和反应工艺危险度这五个重要维度进行评估。通过对这五个维度评估指标的全面、深入分析,能够精准、系统地综合评估反应风险。在制定安全策略时,秉持“做最坏打算”的原则,按照最恶劣场景来规划。无论是设置紧急冷却系统、安装超温超压报警装置,还是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都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确保精细化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无虞。
三维FLACS火灾爆炸灾害模拟
谢镔
杰斯康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在火灾爆炸灾害模拟领域,二维模型适用于简单场景速算,三维FLACS在复杂场景优势突出。二维经验公式模型与三维FLACS模拟技术各展所长,为行业安全评估与预防提供有力支撑。实际应用时,可依场景复杂程度、精度要求和资源状况选方法,也可结合两者,先用二维模型筛选确定范围,再用三维模型深入分析,提升模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微通道和管式反应器在硝化工艺的应用
刘友玲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行业安全咨询中心副主任
传统硝化工艺存在诸多局限,间歇釜式反应安全风险突出,易引发失控反应,批次生产模式效率低且产生环保问题,存在产品纯度低、物料积累、能耗高、废水多等问题。微通道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具有精准控温、高效传质、减少物料积累、节能环保等优势。微通道与管式反应器通过过程强化和本质安全设计,解决了硝化工艺固有风险,提升了经济性与环保性,为高危险性化工反应转型升级提供范本。
连续流反应与节能分离技术助力企业本质安全改造与技术提升
李文鹏
郑州大学
教授
国家出台政策推动化工行业向清洁、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微化工技术等先进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脱颖而出。其中,微通道反应器及光化学微反应技术在多种反应中可提升反应效率和质量;精馏热集成技术能优化精馏过程,显著节能降耗;二维层状膜克服传统膜局限,功能吸附纤维在特殊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这些先进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和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潜力无限,将有力推动化工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1+N”模式的反应安全技术体系探讨
盛敏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1+N”模式的核心理念是“1”保留《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冷却失效评估框架,“N”是开发多维度评估方法以覆盖97%高风险场景。关键技术涵盖超高压玻璃毛细管技术、危化品热稳定性数据库、多相反应模型等。“1+N”体系推动化工安全向“风险本质控制”转变,需企业与政府协同构建主动防御型安全生产体系。
结合现场工况与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粉尘爆炸风险分析
王建娜
山东润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企业在粉尘爆炸安全管理中应制定粉尘爆炸风险分析(DHA)实施规范,建立DHA核心体系清单,明确DHA的形式、管理主责单位、实施流程等。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中,应辨识过程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通过DHA的规范实施,来提升对涉爆粉尘的管理。管安全风险靠标准,管DHA靠能力。通过对DHA的深入实施,使员工提高DHA能力,达到防范粉尘爆炸风险、遏制粉尘爆炸事故的目的。
安全仪表系统常见问题交流
李玉明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原副所长
当生产运行出现超温、超压、超液位等生产异常工况时,安全仪表系统能第一时间按照设计要求做出联锁保护,退守至安全状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生产负荷调整、设备选型错误、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安全仪表未及时投用或长时间处于故障状态,给安全生产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仪表系统正常运行,应从设计、选型与采购、安装与调试、日常运行与维护、设备更新、系统升级、定期评估与改进等方面,持续提升安全仪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全面降低因仪表系统失效导致的风险事故,确保安全仪表全生命周期运行安全。
舒小芹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公用工程室主任
过程安全强调系统完整性与事故预防,需在设计阶段考虑安全因素。基于风险的安全设计是实现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科学控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设计阶段识别并控制风险,可以提高项目安全性和可靠性;遵循安全设计原则优化各环节设计可以降低风险影响;采取多种削减措施控制风险水平能够全面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能平衡安全性与经济性,助力项目顺利建设和运营。
李文涛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设计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作为过氧化氢生产大国,面临着技术升级改造的紧迫任务。当前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存在蒽醌易降解、传统再生工艺风险高等技术痛点。革新方向包括去碱化再生、设置独立再生系统等,实际案例已证明改造后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工序改造方面,氢化工序有固定床优化或流化床升级等方案,氧化、萃取工序也各有优化措施,后处理通过闪蒸脱水和独立再生系统强化安全、降低成本。改造需遵循“一企一策”原则,自动化赋能安全,且经济效益显著。
整理丨王达
(后期可访问协会“化危为安”教育培训在线平台观看演讲视频)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