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视角下的智慧应急:群体行为机制与多智能体仿真研究
吕伟
武汉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具有复杂性,人群系统作为典型复杂系统,呈现非线性交互、层级涌现、动态重构等特性,其拥挤、踩踏等现象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拥挤踩踏事故致因及形成机理复杂,涉及物理环境、触发事件、人群行为、管理缺陷等因素,本质是“物理压力+心理失控+管理失效”的综合结果。应用多智能体仿真等技术,能够较好解释人群动力学现象,为预防踩踏事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可从政府管理、个体防护、技术支撑三方面入手,完善应急预案、优化空间设计、提升个体自救能力,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精准管理与预测,推动拥挤踩踏事故防控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变。
智能引领安全:受限空间机器人检验技术应用
Thomas Czogalla
DEKRA德凯智能检验
业务总监
受限空间作业具有风险高、环境复杂、事故隐蔽性强等特点,且容易因管理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受限空间机器人检测能避免人员暴露于有害气体、狭小空间等危险环境,可保障人员安全;机器人可预设程序持续作业,大幅缩短检测时间,配备的高精度仪器,可保证数据准确采集且稳定传输。此外,机器人能深入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如狭窄管道、高温高压容器内部,增加了检测作业灵活性。未来,受限空间机器人检测技术将向着智能化、高精度方向持续革新。
中国移动在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的探索与实践
杨畅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行业支撑部副总经理
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对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加速我国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移动凭借“网+云+DICT”的端到端服务能力,按照“安全监管、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以一朵云、一中台、八体系、两中心的“1+1+8+2”智慧工业园区产品服务体系,打造出了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质、安环应急高效、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智慧工业园区。
应急演练认知革命:基于多模态感知的应急推演与效能优化技术
刘博洋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
产品研发部总监
为解决传统应急演练时空叙事碎片化、协同智能孤岛化、效能优化依赖经验等问题,借助多模态感知技术,通过泛在感知终端、时空同步的数字孪生引擎和情境理解的化工认知计算模型,重塑应急演练。依托该技术构建三维九阶联动的智能推演架构,实现精准化跃迁,推动演练目标重构、知识沉淀进化、生态系统涌现等变革。未来通过边缘智能赋能、数字孪生驱动、脑机接口应用等技术融合,有望进一步推动化工安全应急智能化发展。
一体两翼,协同齐飞——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信息安全
蒲鹏飞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分区技术总监
当前,化工行业常态化工业网络攻击威胁与工控网络基础脆弱性之间的矛盾突出,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改变和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工业相对封闭可信的生产环境,扩大了网络攻击面,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为应对挑战,可通过安全风险监测、网络边界隔离、网内深度检测、终端安全加固和全网安全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系统性解决工控网络安全问题,真正实现信息安全。
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重塑化工安全防线
孙士春
化工过程安全信息研究中心(青岛)
生态总监
因政策驱动、科技发展及企业需求,打造以设备安全、工艺安全体系为核心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一体化管控平台,至关重要。为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解决“信息孤岛”和“管理断层”两大痛点,将防控体系深度植入人、机、料、法、环全生产要素之中,可实现各类数据的穿透及融合,从而构建出安全智能协同体,赋予化工行业新范式。
开启AI巡检新时代:四足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应用
刘云松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事业部总经理、资深移动机器人专家
使用动态平衡控制、多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技术,结合自研巡检系统的软硬件架构设计,四足机器人在设备检测、数据采集、隐患预警等方面表现卓越,能够较好应对当前工业巡检面临的复杂环境适应性差、人工成本高等挑战。
赋能未来园区:基于具身智能的空地协同智能体生态系统
张贵发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
人工智能研发部总监
以具身智能为核心的空地协同智能体生态系统可服务于未来园区的智能化发展。通过空中无人机与地面巡检机器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协同运行,实现园区的全天候多维感知、风险预警、自动巡检与应急响应。智能体生态系统具备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多智能体联动能力,将成为“无人值守”园区迈向“智能自治”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
智能物联,助力化工行业场景数字化建设
阮轶婷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行业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
通过对AI视觉感知、大数据分析、智能物网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健全数字化基础设施,可打造化工行业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安全屏障。从高危区域的实时监测预警,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控;从设备隐患的智能诊断,到应急响应的精准决策,科技创新将助力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重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低空+N”照进未来 万亿赛道引领产业飞跃
孟月华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集团
副总裁
低空经济主要包含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方向。建议从“造”飞机、“搞”基建、“抓”应用三个方面推动低空经济的延续与升级。“造”飞机,即按航程分类发展不同构型和能源的航空级无人机;“搞”基建,即推行“531”低空新基建战略,建设5类起降点、3类管控手段和1个大脑平台;“抓”应用,即推行出租车、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模式,拓展应急消防、农林植保、电力应用、物流运输等超100个应用场景。未来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融合经济发展、拥有良好前景的综合经济形态。
具身智能高动态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探索
曹龙腾
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销售主管
据预测,人形机器人2025年至2035年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目前,我国以政策推动技术攻关,基于模型的控制与强化学习融合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已成趋势。其中,具身智能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具备会用工具、适应复杂地形等优势,可有效替代人工作业,已在工业、救援、物流等场景中实现应用。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服务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整理丨徐可
(后期可访问协会“化危为安”教育培训在线平台观看演讲视频)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