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报告专业前沿,嘉宾分享内容丰富新颖。”
“我们企业平时生产中在安全仪表方面产生的一些困惑,在今天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原副所长李玉明的分享中得到了解答,对未来工作有很大帮助。”
“通过聆听专家讲述,我大致了解了接下来化工行业的趋势和走向,有利于我们园区下一个阶段的定策。”
......
5月27日至29日,2025中国国际化工过程安全会议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应急装备展览会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盛会汇聚了中外化工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代表及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前沿理念、创新技术和最新成果。同期举办的展览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顶尖危化品安全技术装备与行业解决方案。
大咖云集,探索行业理论高度
会议针对我国化工行业推行过程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的法规标准体系缺失、理论研究不全面、应用实践困境等问题,从行业发展现状、过程安全管理实践、安全人才团队建设、过程安全技术装备等方面设置了丰富议题,邀请相关嘉宾做专题报告,揭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赵东风教授作为国内比较早的一批研究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专家,深谙过程安全的缘起,对过程安全要素的掌握很深,所以他将AQ 3034-2022的脉络讲得非常清楚到位,我对化工过程安全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连云港徐圩新区应急管理局危化处主任韩勇认为,会议从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剖析二者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我平常接触的面太狭窄,做不到像嘉宾那样直面行业全局。通过学习傅向升副会长对全国和全世界化工行业的分析,再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我大概就能明白未来化工行业的大致走势。这对未来我们园区招商,对园区企业引入新项目时如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非常大的帮助。”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工作负责人边朝峰认为本届会议所设议题高屋建瓴、维度多面,嘉宾分享内容前沿。
“做安全,不能眼界太狭隘、太局限。像这样集中聆听如此多的行业翘楚讲述安全专业知识,机会难得。”宁夏保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英武认为,参加本届展会的最大收获就是开阔了眼界。他谈道,6个分论坛各有侧重,参与分享的嘉宾要么来自各领域的头部企业,要么来自某些专精赛道的新势力,他们都拿出了各自的独到经验,带领听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和“门”,让未来的“个人修行”更加便捷高效。
聚焦实务,依据实践解决问题
“对化工行业2010—2024年182起较大以上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直接原因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失控、化学品泄漏、保护层失效、操作/作业不规范、能力不足五个方面,所有事故至少涉及其中一项问题.......而防止化学反应失控,要从目标反应、偏差和二次反应这3点着手。”台上,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毅峰侃侃而谈;台下,各位参会代表专注地写着笔记,不时拿起手机拍下发言PPT,并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茶歇时,韩勇兴奋地分享听讲心得:“本次会议邀请的嘉宾规格很高,他们分享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经验也很接地气。例如陈毅峰副总裁刚刚演讲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五重点》中提到的10条防泄漏管理理念,就非常适合融入我们新区近期正在推进的‘无线路工厂’方案。”他表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实践中,对于如何把握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以及如何把诸多要素内涵应用到日常监管中,有很多困惑。而本次会议嘉宾的演讲,为监管部门破解安全难题提供了宝贵而有效的思路,非常贴合日常工作所需。
主办方在召开会议之前先期进行了需求调研,并根据反馈信息设置了多场技术培训,以及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化工本质安全技术等3个偏重于实践应用的分论坛,就化工企业变更管理、特殊作业风险管控、安全仪表、工艺风险评估、承包商管理等议题,与参会代表展开现场交流,让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因为我是搞设备的,所以我着重听取了关于设备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报告。通过专家的分享,我对安全的理解不再狭隘,打开了思路。”某检修服务公司设备部门负责人说,青岛欧赛斯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酒江波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技术培训课上讲授的“本质更安全”,从设计角度深深启发了他。过去他只关心设备怎么修怎么运行,但这次学习让他理解了过程安全不只是某个部门、某个环节的事,而是一个系统行为。
此外,嘉宾关于产能放大、微通道工艺、作业许可、设备完好性管理等方面的良好实践与案例讲解,也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瞄准前沿,直击行业革新热点
“与过去曾参加的3届过程安全研讨会相比,我认为本届最大亮点就是设置了AI板块。”某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公司的技术总监感叹本次会议来得值得。据其称,他就职的企业正考虑扩大培训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积极四处搜寻与AI相关的资讯。恰逢本次会议设置了《AI+化工过程安全》分论坛专场,展会又引入多家设备和技术企业的AI产品与服务,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AI应用是今后化工过程安全的发展趋势,企业若不紧跟AI时代步伐,势必被市场淘汰。”受访者如是说道。
作为AI分论坛的主讲嘉宾之一,中化应急技术服务(舟山)有限公司咨询服务部副经理林俊解释了他参与这一议题分享的原因。“在整个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中,无论是前期对生产活动安全风险的预防性工作,还是对事故事后的总结整改,AI都将对其产生很强的带动作用。”林俊说,希望通过他和本场其他嘉宾的分享,让企业代表认识到目前企业自身还存在哪些问题,AI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平台,为“产学研”搭“梧桐枝”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国际化工过程安全会议已成为中国化工安全领域参会人员规模最大、主题覆盖面最广、专业影响力最强的国际性会议,同期举办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应急装备展览会更是众多业内厂商争相报名参加的行业盛会。秉持促进交流、开放合作的精神,会议为出席嘉宾、参会观众和参展商,为企业、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搭建起了行业交流的高端平台。
林俊对此深有体会。“首先,我个人能在会议上与诸多同道就各自的经验心得互通有无,探讨交流,互相启发,省去了独自搜集、辨别和整理信息的琐碎功夫。其次,作为参展商,我们企业的展台受到了参会观众的关注,对于我们宣传新开发的AI服务和应用是很大的利好。”
“无人机、机器狗、巡检机器人、远传自动报警及异常工况处置系统,这些都是往届没有的。尤其是中化协和其他几家单位展出的连续流反应工艺包的技术方案对于我们企业工艺改进有很实际的意义。”几家精细化工企业的参展观众对展会交口称赞。
边朝峰则更看重在会议上谋求合作的机会。“邱建辉院长讲的氢能应用这种行业前沿技术,刚好是我们园区产业升级规划的方向之一;南京工业大学蒋军成校长在微通道方面的研究也恰好对应目前园区内几家企业亟须解决的产能放大的问题。通过会议联系上研究机构,会后我们就能着手开展相关项目了。”边朝峰说。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