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邑县应急管理局通报,2025年5月30日18时30分左右,武邑县一化工企业车间发生煮洗釜爆炸,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虽然这个通报没有说出企业的名称,但因为发生事故的设备是煮洗釜,结合武邑县有数家硝化棉生产企业,事故企业应该是硝化棉生产企业。
看到这则事故消息,让我第一感觉就是有些熟悉,其中的关键词便是:煮洗釜。因为,2024年湖北襄阳老河口雪飞化工有限公司“5?9”爆炸事故(<<点击查看事故报告)也是发生在煮洗操作单元。
而类似这样未汲取同行业事故教训,连续发生同类事故的情况,之前也有。2018年11月28日,河北盛华化工氯乙烯气柜因卡顿、倾斜,加之操作不当引起氯乙烯泄漏发生爆燃,造成24人死亡。而2019年4月24日,东兴化工还是因为氯乙烯气柜卡顿、倾斜,继而操作不当引起氯乙烯泄漏发生爆燃,造成4人死亡。
为什么业内企业不能有效汲取事故教训?为什么不能杜绝同类事故继续发生?不得不让人反思。
其实,无论是河北盛华“11?28”事故发生后,还是雪飞化工“5?9”事故发生后,在对事故原因调查的同时,应急管理部、行业协会都对事故在工艺技术、装置等方面暴露出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对行业如何提升自动化水平、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一些企业并没汲取事故教训,没有落实提升改造的要求。
相信企业主要负责人都参加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培训,也都会在很多场合听到要汲取事故教训,但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将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对照事故调查报告中指出的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尤其是因工艺、装置的缺失或缺陷引发的事故),剖析自己的企业,而自发地完善安全工艺、技术、安全设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防控事故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呢?
在此,就如何汲取事故教训,防范同类事故的发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主动作为,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
笔者曾与一些大公司交流过,这些公司的工艺、装置在满足最基本的合规性要求的前提下,更多是分析企业以及同行业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或事件暴露出的工程技术缺失或缺陷,主动改造提升,而不是现有的标准规范是否有要求。
但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标准规范是否有要求,如果没有要求,即便发生事故,也会觉得事故是偶然的,不会发生在我的企业。或者是即便知道同行业事故暴露的工艺技术、装置的缺失,也了解已开始启动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但在标准规范没有颁布前,还是持观望心态,甚至标准发布了,还没有正式实施前,仍是能拖一天就是一天的侥幸心态。抱着这样心态的企业又如何能汲取事故教训呢?
不管是针对以上所举两类事故对各自行业提出的技术要求,或是对事故不断的双氧水生产企业提出的改造提升,还是高危工艺的自动化改造要求,都是基于风险而来,但又有多少企业主动作为、主动提升呢?其实,这种能拖一天就是一天的心态,就是最大的事故隐患。
第二,要基于事故暴露出的工艺、技术层面的缺失或缺陷,充分评估自己企业的装置是否存在相似问题,弥补缺失或缺陷。
一是通过重新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反应热风险,测试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杂质、产品等热稳定性,防控热分解风险。
二是要通过HAZOP、LOPA分析,评估现有的安全措施能否满足要求,要针对事故暴露出的工艺、技术层面的缺失或缺陷,增加相应的安全措施。三是要开展功能安全仪表评估,评估现有安全仪表系统能否满足要求。
第三,要基于风险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
保障生产装置安全运行不仅仅是合规,而是要基于风险。可能同行业事故暴露出的安全问题在自己的企业不存在,但通过以上的工艺危害评估,可能会暴露出在工艺设计时或者现行标准规范没有考虑到的风险。尤其是近些年来,新工艺、新装置不断应用,虽然在应用前都已有工艺包,经过了安全可靠性论证,也经过了正规设计,但在装置运行中仍会暴露出一些预先没有认知的风险,或者安全措施的缺失或缺陷,这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控风险。
第四,要主动作为推动完善行业标准规范。
一个行业要想发展与安全兼顾,需要科研、设计、企业、相关方等共同努力。既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更要基于运行中暴露的风险,从工艺、设计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找出防控同类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推动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或制订,或先形成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或团标,推动行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最后,笔者对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一点修改,供大家参考。即:
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工程技术原因未分析清楚不放过
相关标准规范未制修订不放过
企业未落实提升改造不放过
附注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