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4日,中化氯碱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艺)第二次集训在沈阳举办。本次集训聚焦氯碱行业工艺安全管理与技术创新,来自中化氯碱事业部的40名工艺技术人员参加了“理论+实践+研讨”的沉浸式学习。
精准课程设计:聚焦工艺管理关键环节
本次培训课程紧密围绕工艺变更风险管控、工艺报警管理、联锁管理、氯碱装置全流程优化操作等关键环节展开,邀请三位资深专家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聚焦实战:课堂就是“生产现场”
在工艺报警管理课程中,授课讲师结合氯碱装置特点,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员们分析报警设置的合理性。“原来报警值不仅要考虑工艺参数,还要综合评估响应时间!”一位学员在分享中感慨道。
微操数智系统课程成为本次培训的亮点。授课讲师以“解码氯碱装置全流程优化的0.1%力量”为主题,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操演示,帮助学员掌握工艺优化的技巧。一名学员反馈:“老师结合万华化学经验讲解的操作技能很贴合氯碱工艺管理实际,指导意义很大。”
多维教学模式:学研结合打破“纸上谈兵”
本次培训以“问题导向、实战驱动”为核心,构建“上午理论筑基—下午案例拆解—晚间焦点研讨”的学习模式,既系统讲解标准规范,又结合氯碱装置特性解析典型场景。晚间开展的焦点研讨,40名学员分组围绕“变更管理风险评估”“报警与联锁值设置”等一线痛点展开研讨,同时分享氯碱典型事故案例。“白天学方法,晚上解难题,这种学练结合的方式让知识直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学员坦言。
工具赋能:提升安全管理能效
培训中,授课讲师分享了先进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板,如作业风险分析工具(JSA)、变更后投用前的PSSR模板等,帮助学员们规范作业风险分析及变更管理流程。“有了这些工具,我们的风险评估会更全面,执行也更高效。”一名学员在培训后说道。
动态反馈:打造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培训全程以学员们的需求为导向,校准教学方向。每日课间通过“学习日志”“班主任访谈”等方式收集学员对课程内容、案例深度的反馈,授课讲师即时调整授课重点。“这种‘暴露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追踪效果’的模式,让培训作用真正在管理薄弱环节体现出来。”培训负责人表示。
以训促管:锻造“懂技术、善管理”的工艺尖兵
本次培训是中化氯碱事业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的重要环节。中化氯碱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艺安全是氯碱生产的中枢神经。通过系统化培训,我们正着力打造一支既懂工艺原理、又善风险管控的专业队伍,为氯碱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筑牢技术防线。”
据悉,中化氯碱事业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为期一年,覆盖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多个专业领域。培训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现场模拟、作业现场实战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