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某地区应急管理部门监管人员进行交流,就丙烷、丁烷到底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产生了分歧。目前还有很多地方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认识上还存在偏见,认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只有74种,未列入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都不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前世今生”。
2011年6月21日,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列明了60种危险化学品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 化学品名称 | 别名 | CAS号 |
1 | 氯 | 液氯、氯气 | 7782-50-5 |
2 | 氨 | 液氨、氨气 | 7664-41-7 |
3 | 液化石油气 | 68476-85-7 | |
4 | 硫化氢 | 7783-06-4 | |
5 | 甲烷、天然气 | 74-82-8(甲烷) | |
6 | 原油 | ||
7 | 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 8006-61-9(汽油) | |
8 | 氢 | 氢气 | 1333-74-0 |
9 | 苯(含粗苯) | 71-43-2 | |
10 | 碳酰氯 | 光气 | 75-44-5 |
11 | 二氧化硫 | 7446-09-5 | |
12 | 一氧化碳 | 630-08-0 | |
13 | 甲醇 | 木醇、木精 | 67-56-1 |
14 | 丙烯腈 | 氰基乙烯、乙烯基氰 | 107-13-1 |
15 | 环氧乙烷 | 氧化乙烯 | 75-21-8 |
16 | 乙炔 | 电石气 | 74-86-2 |
17 | 氟化氢、氢氟酸 | 7664-39-3 | |
18 | 氯乙烯 | 75-01-4 | |
19 | 甲苯 | 甲基苯、苯基甲烷 | 108-88-3 |
20 | 氰化氢、氢氰酸 | 74-90-8 | |
21 | 乙烯 | 74-85-1 | |
22 | 三氯化磷 | 7719-12-2 | |
23 | 硝基苯 | 98-95-3 | |
24 | 苯乙烯 | 100-42-5 | |
25 | 环氧丙烷 | 75-56-9 | |
26 | 一氯甲烷 | 74-87-3 | |
27 | 1,3-丁二烯 | 106-99-0 | |
28 | 硫酸二甲酯 | 77-78-1 | |
29 | 氰化钠 | 143-33-9 | |
30 | 1-丙烯、丙烯 | 115-07-1 | |
31 | 苯胺 | 62-53-3 | |
32 | 甲醚 | 115-10-6 | |
33 | 丙烯醛、2-丙烯醛 | 107-02-8 | |
34 | 氯苯 | 108-90-7 | |
35 | 乙酸乙烯酯 | 108-05-4 | |
36 | 二甲胺 | 124-40-3 | |
37 | 苯酚 | 石炭酸 | 108-95-2 |
38 | 四氯化钛 | 7550-45-0 | |
39 | 甲苯二异氰酸酯 | TDI | 584-84-9 |
40 | 过氧乙酸 | 过乙酸、过醋酸 | 79-21-0 |
41 | 六氯环戊二烯 | 77-47-4 | |
42 | 二硫化碳 | 75-15-0 | |
43 | 乙烷 | 74-84-0 | |
44 | 环氧氯丙烷 | 3-氯-1,2-环氧丙烷 | 106-89-8 |
45 | 丙酮氰醇 | 2-甲基-2-羟基丙腈 | 75-86-5 |
46 | 磷化氢 | 膦 | 7803-51-2 |
47 | 氯甲基甲醚 | 107-30-2 | |
48 | 三氟化硼 | 7637-07-2 | |
49 | 烯丙胺 | 3-氨基丙烯 | 107-11-9 |
50 | 异氰酸甲酯 | 甲基异氰酸酯 | 624-83-9 |
51 | 甲基叔丁基醚 | 1634-04-4 | |
52 | 乙酸乙酯 | 141-78-6 | |
53 | 丙烯酸 | 79-10-7 | |
54 | 硝酸铵 | 6484-52-2 | |
55 | 三氧化硫 | 硫酸酐 | 7446-11-9 |
56 | 三氯甲烷 | 氯仿 | 67-66-3 |
57 | 甲基肼 | 60-34-4 | |
58 | 一甲胺 | 74-89-5 | |
59 | 乙醛 | 75-07-0 | |
60 | 氯甲酸三氯甲酯 | 双光气 | 503-38-8 |
2013年2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又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在第二批目录中,公布了14种危险化学品,列入了“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 化学品品名 | CAS号 |
1 | 氯酸钠 | 7775-9-9 |
2 | 氯酸钾 | 3811-4-9 |
3 | 过氧化甲乙酮 | 1338-23-4 |
4 | 过氧化(二)苯甲酰 | 94-36-0 |
5 | 硝化纤维素 | 9004-70-0 |
6 | 硝酸胍 | 506-93-4 |
7 | 高氯酸铵 | 7790-98-9 |
8 |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 614-45-9 |
9 |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 101-25-7 |
10 | 硝基胍 | 556-88-7 |
11 | 2,2'-偶氮二异丁腈 | 78-67-1 |
12 | 2,2'-偶氮-二- (2,4-二甲基戊腈)(即偶氮二异庚腈) | 4419-11-8 |
13 | 硝化甘油 | 55-63-0 |
14 | 乙醚 | 60-29-7 |
至此,有74种危险化学品被列入了“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而我们查阅上述两个“名录”,并没有丙烷、丁烷!那么,丙烷、丁烷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呢?
答案是肯定的。属于!毋庸置疑!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除了列入“名录”中的化学品外,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还包括:
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属于以下类别的危险化学品:
1.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
2.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 ℃ 并初沸点≤ 35 ℃ 的液体);
3.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
4.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6.三光气等光气类化学品。
不信?有图有真相!
丙烷和丁烷的理化特性如下图:
综上所述,丙烷、丁烷满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第一条第1款判定条件,即1.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所以,丙烷、丁烷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与其类似的还有煤气。
其实,早在2021年就有类似的咨询,应急管理部网站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因此,判断一种化学品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结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辨识,若未列入其中,进入第二步辨识。
第二步: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第一条,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属于以下类别的危险化学品:
1.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
2.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 并初沸点≤35' 的液体)
3.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
4.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 升 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6.三光气等光气类化学品。
若既未列入“名录”,又不属于以上六大类,则不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对照《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中的“危险性类别”及“别名”,如果“危险性类别”中包括前5项或者“别名”中包括“光气”的,基本可以判定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来源:化工安全研究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