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规程中的要求
《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真空表和压力真空表检定规程》中,关于耐压三分钟的要求:
《JJG49-2013弹性元件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中,关于耐压三分钟的要求:
为什么要在测量上限处耐压3分钟?
弹性元件式压力表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弹簧管的弹性特性,包括灵敏度、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残余变形。这些特性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弹性特性,特别是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残余变形,在弹性元件处于极限工作压力下时才能最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耐压试验需要在测量上限处进行,以确保这些特性被充分测试和验证。
灵敏度
单位压力变化引起的指针偏转角度或位移量。
弹性后效
压力卸载后,弹性元件(如波登管)的形变无法瞬时恢复,导致指针缓慢回零的现象。
弹性迟滞
同一压力值下,加压与减压过程中指针指示值的差异(仪表的回差)。
残余变形
压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弹性元件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导致指针零点偏移或量程改变。
以下解释引自规程宣贯文件:
弹性元件式压力表为什么要在测量上限处进行耐压试验,因为弹性元件式压力仪表准确度的高低,在其灵敏度确定以后,从本质上讲,主要取决于弹性敏感元件在压力或疏空作用下,所产生的弹性后效,弹性迟滞以及残余变量大小(即仪表的来回差),而这些弹性敏感元件的主要特征只是在其极限工作压力(或疏空)下工作一段时间,才能最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可借此检验弹性敏感元件的渗漏情况,因此,弹性元件式压力仪表必须在其测量上限处进行耐压检定。
关于“借此检验弹性元件渗漏情况”,则需要先确认以下问题:
压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螺纹连接处有渗漏、截止阀有渗漏、弹性元件渗漏、温度变化影响等都有可能。
压力变化量(或量程百分比)多少可判断为渗漏?规程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判定方法。
基于以上复杂情况,没有数据支撑的测试和验证,是不严谨的。更建议通过独立的密封性测试程序来完成。
被检表和手动压力泵之间一定要有截止阀吗?
不是。
截止阀的这一要求,通常认为来源于规程中的“切断压力源(或真空源)”这句话,参照《JJF 2140-2024 压力表校验仪测试方法》中的原理图:
上图适用于自动压力发生器和手动压力发生器,关闭压力源的根本目的是将系统压力保持在上限附近,避免压源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压源压力变化的影响”即可。
对于不同的校验设备,耐压时避免压源压力变化的参考操作方法如下:
活塞式压力计:切断压力输出口与被检表间的压力连接,通常需要截止阀
自动压力发生器:切断控压系统和被检表的连接,可将设备由控压状态切换至测量状态,无需截止阀
手动压力泵:停止操作压力泵,保持压力泵状态不变即可,无需截止阀
耐压3分钟后,系统内压力值低于上限怎么办?
受检定系统密封性等因素影响,耐压3分钟后,系统内压力值通常是低于上限压力的,对于回程上限点的检定,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再次打压(或疏空)至上限点,记录轻敲前、后的示值,再依次做其他回程检定点的示值检定。
此方法的适用范围最广。
第二种,再次打压(或疏空)使系统压力超过上限点,即“满度过压”(建议的上限过压压力为2%FS,如对1.6级一般压力表来说,通常为过压一个分度格),然后缓慢调整压力至上限点,记录轻敲前、后的示值,再依次做其他回程检定点的示值检定。
此方法既不影响压力表的准确度,又实现了上限点的“回程”操作,还有利于体现弹性元件的特性。
相关法规标准依据,请登录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化学品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平台”(https://law.chemicalsafety.org.cn/),或点击“阅读原文”查询。
来源:康斯特ConST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