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多家石油化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时,发现企业部分控制回路虽然从表面上实现了100%自动投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异常。通过调取DCS趋势记录,笔者发现这些记录曲线过于平缓。经进一步调查,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逐渐显现。
某企业乙苯、苯乙烯分离塔控制系统中,温度控制回路(TIC-4104)与液位控制回路(LIC4002)采用串级控制,处于自动投用状态。然而,笔者发现,主回路(TIC-4104)控制器参数本应设置为反作用,企业操作系统实际设置为正作用,导致控制器输出始终为0。与此同时,副回路(LIC-4002)阀门被限位在48%,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功能,导致此控制回路从表面上看处于投用状态,实际却处于瘫痪状态。
PID参数的合理设置是企业实现自动控制回路高效运行的关键。PID中的比例(P)根据偏差大小调整输出,偏差越大,调整量越大;积分(I)通过累积偏差来消除稳态误差,积分时间越长,响应越慢;微分(D)用于预测偏差变化趋势,通常在比例和积分调整完成后进行微调。
又如,某企业为了提高自动控制回路投用率,将氨气/空气为比值控制回路(FRC—1102)中氨气流量(FRC1102)的PID参数中积分时间设置为10000000s(接近无穷大),导致控制回路严重滞后,丧失了实时调节功能,失去自动控制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向陪同检查的工艺和仪表专业人员询问具体原因,陪检人员坦言:“实行错误的控制器参数设置,是为了满足公司设定的自控率考核目标。如果达不到目标,我们就会被考核。”
听到这里,笔者也觉得很无奈,与陪检人员交流道:“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是用来持续监测和控制日常生产过程的关键系统。它通过响应过程信号或操作人员的输入,发出控制指令,确保工艺过程以期望的方式运行,同时避免特定危险事件的发生。一个完整的BPCS控制回路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元件组成,正常运行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保护层。如此设置,等于此保护层功能失效,在异常工况下将会增加事故概率。
《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2年底前,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系统装备投用率达到100%。《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也要求,企业应加强基本过程控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安全控制回路可参照安全仪表功能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保证自动控制的投用率。提出这些要求的初衷是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和安全性能,而不是追求简单的数据达标。
笔者认为,企业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装置的设计年限、自动化设计水平、管理能力等,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避免“一刀切”式的形式主义做法。否则,不仅无法消除隐患,反而会埋下新隐患。因此,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与实事求是消除隐患,才能真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10周年!再次认识硝酸铵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