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警惕“沉默安全文化”现象滋生
最新动态
警惕“沉默安全文化”现象滋生
2025-08-262

沉默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成员目睹潜在风险、不安全行为或违反规程时,因顾虑(如担心冲突、害怕报复、碍于情面或认为无关己责)而选择不发声、不提醒、不干预的行为模式及其滋生的环境。这种沉默纵容了风险累积,显著增加了可预防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沉默安全文化的表现就是观察到潜在风险、不安全行为、违反规程、环境隐患时,采取了不提醒、不干预、不报告” 形成沉默安全文化产生的根源是心理安全感缺失导致顾虑:害怕冲突/报复/尴尬、碍于情面/层级、责任分散/模糊

该现象具有导致显著增加可预防事故发生率的严重后果,是与“关爱他人
、互保互助、人人有责、心理安全” 等积极安全文化价值观直接相悖。


沉默安全文化反应了一种组织氛围,其核心特征是员工在面临安全疑虑时,心理安全感的缺失压制了其履行安全责任的意愿。成员即使识别到隐患或违规,也倾向于保持沉默,而非主动提醒、干预或报告。这源于对负面反馈(如尴尬、冲突、报复)的恐惧、对层级或关系的顾虑,或是对个人责任边界的误解,最终导致本可预防的风险演变成事故。

沉默安全文化是组织中对关爱他人安全这一核心责任的集体失语。它表现为成员在面对同事的不安全行为或环境隐患时,因个人顾虑(如怕对方不快、怕麻烦、怕被视为多事)而放弃及时提醒和干预的义务。这种对潜在危险的视而不见,本质上是安全责任感的缺失和对同事福祉的漠视,为事故埋下祸根。

如何打破或消除可怕的沉默安全文化,需要在培训、海报、安全会议中,将定义与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现场场景(如未戴PPE、简化操作步骤、忽视警示等)结合讲解。强调关爱即责任: 大力宣扬及时提醒是关爱,接受提醒是成长安全提醒是同事间最珍贵的礼物沉默不是和谐,是隐患的帮凶等理念,将提醒行为与关爱责任紧密绑定,弱化其挑刺找麻烦的负面印象。

我们克服沉默安全文化,不仅要了解沉默文化,更要清晰定义期望的发声文化”  “关爱干预文化 ”,明确鼓励什么行为(例如如何安全、有效地提醒等),并为消除沉默文化、鼓励发声所建立的机制(如匿名报告渠道、无报复政策、正向激励、领导示范、有效反馈闭环等),让员工相信说出来是安全的、有用的比如使用以下有力的口号,如安全无小事,开口即功德。打破沉默,守护彼此。”“看见风险不提醒,事故临头悔莫及。一句提醒一份爱,安全文化共担待。”“你的沉默,可能是事故的序曲。你的提醒,是生命的守护。”“关爱不止于心,安全始于敢言。拒绝沉默文化!”等等。


作者:潘国军

往期回顾

REVIEW

工业防护栏杆和钢平台常见安全隐患

VOCs废气焚烧系统的阻火器如何判断是否失效?

【揪出身边的隐患】沼气膜式气柜安全防线层层失守

仪表安装后却无法标定,如何解决?

CSB案例分析 | 2017年美国阿科玛化学工厂火灾事故


来源:磐石安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