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死2伤!上海睿腾医药科技公司“3·24”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最新动态
2死2伤!上海睿腾医药科技公司“3·24”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25-09-046



该起事故中,企业在进行制备RB4259实验时,反应釜内四氢呋喃蒸发产生蒸汽进入釜内气相空间,同时反应釜内实验物料总体积少造成水相偏少,搅拌桨置于釜内上层油相中不能有效分散油水相,实验人员加入双氧水时,双氧水跟大量水相接触导致分解产氧气的双氧水占比大大增加,产生大量氧气快速进入釜内气相空间,超过了装置氮气保护置换速率,大量氧气与釜内气相空间的四氢呋喃蒸汽混合,形成超过爆炸极限的混合气体,实验过程中静电放电产生电火花,引起反应釜内混合气体爆炸,造成事故。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总工程师程长进曾发文分析过双氧水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和防控
(一)要充分认识双氧水遇金属离子分解爆炸的风险。
笔者曾检查过3家硫铁矿精制企业,均采用双氧水法硫酸尾气脱硫技术,但3家企业对采用的新技术都缺少设计与相应的变更,对双氧水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够。1家企业在双氧水卸车与混配时采用聚丙烯缓冲罐,罐顶有一个观察孔盖板使用铁铰链。另2家企业采用铁质卸车泵,而泵的进出口短管也是采用锈迹斑斑的铁管,卸车再套上橡塑软管。3家企业现场地面飞散着铁矿残渣,企业均未意识到一旦铁渣落入罐内或管内的风险,也没有意识一旦铁铰链掉入双氧水罐中,或铁质泵与进出口管道落入铁渣或将铁锈带入双氧水储罐后,铁离子引发双氧水分解爆炸的风险。
(二)要充分认识双氧水作为强氧化剂反应失控的风险。
笔者曾在山东省某地区调研了几家生产有机过氧化物的企业,都是采用双氧水作为过氧化剂,其生产工艺与上述案例中的广东这家企业不同,氧化反应釜采用碱液(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打底,先加入双氧水,再滴加有机物进行过氧化反应。其风险在于,双氧水显碱性时极不稳定,且采用的氧化反应釜还是铁质内搪瓷,如果温度控制不合理或搪瓷破损,必将引发反应失控或腐蚀产生的铁离子引发双氧水分解爆炸。而该工艺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也都是四级或五级,但评估报告中采用双氧水可能为低累积度的条件,将反应风险定级在一级或二级,且不管这样定级是否合理,就固有的风险来看,这样工艺所带来的风险是很难接受的。在笔者的询问下,企业承认在一年前氧化釜曾发生过爆炸,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害。
因此,对于双氧水作为氧化剂或过氧化剂的反应体系,一是要科学地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严防双氧水在碱性环境发生分解爆炸;二是建议提升工艺本质安全水平,改用滴加双氧水的工艺,严防双氧水过量与积累;三是对可能接触双氧水的设备或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等不产生金属离子的材质,避免使用铁质搪瓷设备与搅拌设施,因搪瓷破损腐蚀产生铁离子。
(三)要充分认识双氧水储运环节的风险。
随着双氧水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双氧水在运输、储存环节的风险也在增加。2021年9月10日,广元市一辆载有33吨过氧化氢罐车在停放时,罐顶上的液体输入口发生爆炸,将顶盖炸飞后发生泄漏;2017年7月24日,绥中县一辆双氧水罐车发生泄漏事故。这两起双氧水运输泄漏事故再起敲响了双氧水储运环节的警钟。
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双氧水储运环节风险的管控。一是包装和储运双氧水应采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且其上盖应设有防尘的排气口,以安全释放可能产生的气体,避免发生爆炸。二是严禁将双氧水与碱、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易燃品、还原剂等物品混存混运,更不能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三是严禁采用不明的废容器储放双氧水,防止容器中的金属离子杂质起到催化作用而分解双氧水。

“世纪之毒”重塑全球危险化学品监管体系

【每周一课-199】刘兵:如何高质量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化工事故仍旧高发,再谈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化工企业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实践与破局之路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