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化工企业 “三违” 风险点+防控措施
最新动态
化工企业 “三违” 风险点+防控措施
2025-09-093



化工企业常见“三违”风险点


★ 违章指挥风险点

(1)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擅自变更既定的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增加。

(2)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指挥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从事危险作业,这些人员可能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而引发事故。

(3)冒险作业: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存在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情况下,指挥工人冒险作业,严重威胁员工生命安全。

★ 违章作业风险点

(1)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如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酸手套等,导致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受伤。

(2)违反操作规程:如未按规定操作设备、未按规定流程进行作业等,可能引发设备故障、泄漏等安全事故。

(3)忽视安全警告:对设备上的安全警告标志视而不见,继续违规操作,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69292d6f5a7e90b225b15be72aefbfad.png

★ 违反劳动纪律风险点

(1)擅自离岗:员工在工作期间擅自离开岗位,可能导致设备无人监控而出现故障,甚至引发事故。

(2)酒后上岗:员工在酒后上岗,可能因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而引发操作失误,导致事故。

(3)携带违禁品进入生产区域:如携带烟火等违禁品进入生产区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

★ 其他

(1)电气设施及电气作业违规:如防爆区内违规安装非防爆电器、配电室内堆放杂物等,可能引发电气火灾、爆炸等事故。

(2)设备维护保养不当:未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故障或事故。

(3)特殊作业未按规定办理手续: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未按规定办理手续,可能因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引发事故。


预防“三违”安全措施


0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 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涵盖从设备操作、工艺控制到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确保员工有章可循。

f89138b5cec662b941dff46fe173a177.png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0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组织员工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bc1bf90e63b936f36cb975f2d22b0d3.png

★ 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对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危化品操作人员等)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03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 设立安全监督机构

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监督人员,负责监督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 开展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作业行为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 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对发现的“三违”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2b205d3903043b4d41950d091df5e1d7.png

04
营造安全生产文化


★ 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标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建立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安全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05
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

★ 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7b4c4a5db8f53d0308bf3b57e1e06865.png

★ 推广使用先进设备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先进设备,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06
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 建立安全奖励机制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 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将安全生产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绩效挂钩,通过定期考核和评估,督促员工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1b144996936af278caef11ac4a4ee9ec.png


储罐为何必须设置两条接地线?

液氯泄漏为什么不能用水冲击泄漏点,应该怎么办?

不同种类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

美国25起化工安全事故带来的警示


来源:班组安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