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案例学习丨储罐动火未隔离致1死1伤
最新动态
案例学习丨储罐动火未隔离致1死1伤
2025-09-174

视频:2010年杜邦公司Yerkes化工厂动火作业爆炸事故


事故描述


日期:2010年11月9日

地点: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杜邦公司Yerkes化工厂

伤亡:1人死亡,一人受伤

2010年11月9日,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杜邦公司Yerkes化工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一名承包商焊工和一名工头在对一个装有易燃乙烯氟化物(VF)的常压储存罐顶部搅拌器支撑结构进行焊接修复时,罐内积聚的VF蒸气被点燃,导致爆炸。爆炸将罐顶大部分炸飞,焊工当场因钝力创伤死亡,工头受到一级烧伤和轻伤。事故发生在计划停工后重新启动生产期间,涉及三个相互连接的浆液罐(1、2、3号罐),其中1号罐正在维修,而2号和3号罐处于运行状态。由于溢流管线未被隔离,VF蒸气从运行中的罐子通过破损的密封回路和未封闭的溢流管线进入1号罐,并在焊接过程中被点燃。



事故原因


1. 燃料来源

· VF蒸气通过破损的密封回路从闪蒸罐流入2号罐,并通过未隔离的溢流管线进入1号罐,在罐内积聚至可燃浓度。杜邦未预见到VF会在浆液罐中积聚。

2. 点火来源

· 焊接产生的火花和高热(超过VF自燃温度725°F/385°C)点燃了罐内的VF蒸气。搅拌器轴孔未密封,允许火花进入罐内或VF蒸气逸出。

3. 程序缺陷

· 动火许可:动火许可未测试1号罐内部的可燃蒸气,且签署许可的人员对Tedlar工艺缺乏了解。

· 隔离不足:1号罐未通过盲板与运行中的2号和3号罐完全隔离,溢流管线提供了VF蒸气的直接通道。

· 工艺安全管理(PSM)缺陷:杜邦未将浆液罐纳入PSM范围,未对破损密封回路和压缩机故障进行变更管理(MOC),且工艺危害分析(PHA)错误假设VF不会进入浆液罐。


国内类似事故


2019年4月15日,山东济南市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四车间地下室,冷媒系统管道改造过程中违规动火作业,发生重大着火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67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四车间地下室管道改造作业过程中,违规进行动火作业,电焊或切割产生的焊渣或火花引燃现场堆放的冷媒增效剂(主要成分为氧化剂亚硝酸钠、有机物苯并三氮唑、苯甲酸钠),瞬间产生爆燃,放出大量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造成现场施工和监护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经验教训


1. 动火危险

· 在罐体外表面焊接会产生高温和火花,可能点燃内部可燃物。

2. 彻底隔离

· 在进行动火前,必须通过关闭阀门、安装盲板或断开管道完全隔离所有可燃物来源。

3. 内部监测

· 对任何曾含可燃物的容器,需在动火前和进行期间测试并持续监测内部,确保无可燃蒸气积聚。


结  论


这次事故暴露了杜邦在动火安全管理、设备隔离和工艺危害评估方面的严重缺陷。未充分隔离1号罐、未监测罐内气氛以及对VF积聚风险的错误假设,直接导致了爆炸和人员伤亡。事故强调了严格遵守动火许可程序、确保适当隔离和持续监测内部可燃蒸气的重要性。杜邦需根据行业标准(如NFPA 326和51B)修订政策,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视频来源:CSB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

视频翻译:北京安必达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编译:北京安必达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文版报告          英文版报告

          



“世纪之毒”重塑全球危险化学品监管体系

鹤管、阻火器······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定详解

化工事故仍旧高发,再谈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从RBPS基本原理看我国化工行业严格监管的必要性


来源:过程安全管理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