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安全生产信息?从哪个阶段开始管理?(附视频)
2025-09-182
安全生产信息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必须依赖的基础“数据库”。
安全生产信息源于1992年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发布的过程安全管理(PSM)体系,最初被命名为“过程安全信息”。我国最早发布的《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34-2010)中将其称为“工艺安全信息”;而随后发布的《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中则采用了“安全生产信息”这一名称。直至2022年,《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和今年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GB 45673-2025)统一将其称为“安全生产信息”,至此“安全生产信息”这一术语得到了统一。安全生产信息涵盖化学品危险性信息、工艺危险性信息、工艺技术信息以及设备设施信息。相关法规和标准均明确要求企业要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有效管理并充分应用。首先应建立或完善管理机制。在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安全生产信息的归口管理部门,厘清各部门的职责,也就是要说清楚由谁来主导、谁来配合实施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工作。此外,在制度中还应明确安全生产信息在收集、整理、归档、更新、应用等环节的具体管理要求。其次是收集与整理各类信息,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清单。鉴于安全生产信息种类繁多,在开始收集与整理之前,可按照文件存用类型将其划分为存档类信息和应用类信息,以便更好区分哪些安全生产信息需要存档管理,哪些不需要存档。存档类信息主要是指在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生产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由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供应商等相关方所提供的资料,如工艺流程图纸、工艺设计文件、设备随机资料、设备安装资料、试生产报告、验收报告等等,这些资料都属于项目原始资料,均需要进行存档管理。应用类信息则是对存档类信息进行直接复印或再加工之后形成的文件,像各岗位操作规程、检维修规程、工艺卡片、应急预案、化学品“一书一签”等,这些信息可直接用于岗位培训和日常学习。企业还可以将收集整理好的各类文件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清单”,清单中需列明信息的名称、分类(化学品/工艺/设备)、存用类型(存档类信息/应用类信息)、资料来源、信息载体(电子/纸质)、版本编号、保管部门、存放地点、更新条件、最近更新日期以及保管责任人等内容项。各责任部门需按照制度要求,分工协作做好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安全生产信息的管理部门和保管部门不一致,那就要在信息的收集和存档过程中做好信息交接管理,避免资料遗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使用信息化系统管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分类保存与便捷检索调阅。第三,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安全生产信息更新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比如工艺或设备变更后,可能需要对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联锁逻辑图等内容进行更新;更换原辅材料供应商或调整配方后,要及时收集或重新编制化学品“一书一签”;法规标准变化时,需围绕新的要求进行的一系列调整,有时可能会涉及到安全生产信息的更新。因此,企业应将安全生产信息的更新管理要求落实到对应责任部门的相关责任人手中。以化学品信息发生变化为例,首先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的对应责任人,负责收集或组织编制化学品“一书一签”,然后将更新后的化学品信息同步到所有涉及该化学品的相关部门进行学习和应用。工艺信息和设备信息的更新工作可分别由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和设备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在安全生产信息的更新过程中,还需重点关注实施的变更项目。无论是工艺变更还是设备变更,都应在变更的申请阶段,及时告知安全生产信息管理部门,并让其参与到变更的审核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信息的更新有抓手。第四,要将安全生产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用于学习培训。在日常培训教育过程中,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信息,如化学品“一书一签”、工艺流程等内容。第二种方式是转化成企业各类技术标准。由于安全生产信息的原始资料内容庞杂,甚至可能涉及保密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应从原始资料中重点提取与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编制成适用于岗位人员学习掌握的内容。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检维修规程等都是安全生产信息转化应用的典型成果。第三种方式是作为“数据字典”,便于随时查阅使用。比如,通过查阅设备随机资料,确认新采购设备的型号是否匹配;通过查阅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布置图,核实现场报警器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查阅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数据表,评估新实施技改项目的所需物耗与能耗是否满足条件。以上就是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常见做法。然而从化工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来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的最佳介入时期并不是生产装置服役期,而是在项目建设和试生产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会产生大量原始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需要永久存档的。如果未能及时收集,等到项目建设期结束,一些资料可能就会丢失,无法补救。但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管理机制往往不够健全,甚至想不起来要收集整理安全生产信息。怎样做好项目建设及试生产期间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常,化工建设项目是以项目组的形式来进行管理,这个项目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推进,保质保量保安全顺利完成交付。因此,由项目负责人统筹管理安全生产信息最为合适。在一个项目组中,一般会配备工艺、设备以及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可协调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跟踪落实各类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考以下分工:工艺技术人员负责收集项目可研、设计、生产准备和试生产阶段的所有工艺技术信息。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工艺设计文件、设备管道吹扫记录、气密试验记录、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等相关资料和过程记录文件。设备技术人员负责收集与项目有关的所有设备信息。包括采购设备的出厂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记录、单机试车记录、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试压报告以及设备设施的现场安装布置图和施工图等相关内容。安全管理人员则负责收集与项目建设“三同时”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项目建设条件审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审查等阶段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设计专篇、HAZOP分析报告、预评价报告、验收评价报告,以及提交监管部门审查的相关文件和回执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项目建设“三同时”包括安全设施三同时、消防设施三同时、环保设施三同时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这些资料在项目建设期间收集完成后,待装置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各项管理机制落实到位且职责分工明确之后,即可开展项目资料交接工作。由安全生产信息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各责任部门共同参与,在交接过程中需要对所有资料梳理分类,建立清晰的记录台账,确保安全生产信息的规范归档管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供基础支撑,确保风险识别更透彻、设计安全更可靠、应急处置更迅速、员工认知更清晰。有一句箴言说道:“没有记录等于没有发生”。因此,只有让那些关键信息完整可溯、动态更新、高效流转,才能将纸面上的信息转化为真正的安全屏障,杜绝因信息断裂或缺失而引发的事故。

来源:安星达西安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