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事故教训要“真”吸取,事故来了才能“真”应急
最新动态
事故教训要“真”吸取,事故来了才能“真”应急
2025-09-182








从近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来看,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资源力量整合不够;主要负责人应急理念落后,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应急技术装备能力亟待提升,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个别企业仍未真正汲取和借鉴行业内的事故教训,把其他单位的事故当成故事来听,事故学习分享流于形式,导致同类型事故反复发生。

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复盘几起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帮助企业重视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中常出现的问题,真正汲取事故教训,预防事故发生。



应急准备充分吗?





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往往决定了事故应急的成败,在风险评估、装备器材、通信网络、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对于事故应急至关重要。

01
风险评估

在装置开停车、非计划检维修、操作参数异常、非正常操作或设备设施故障及其他存在能量意外释放风险等情况下,风险评估十分重要。忽视这一环节,往往会在异常工况下无法合理配置资源,导致救援和支持行动的效率降低,也可能导致缺乏应急响应计划,事故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延误救援和处理。

2023年5月1日,山东某双氧水新材料公司发生重大爆炸着火事故,事故造成10人死亡。根本原因便是企业未辨识出抽油作业存在的配制釜超温、超压引发爆炸事故风险,事故装置DCS操作人员不了解配制釜内含70%双氧水的工作液升温速度过快可能带来的事故危害后果。

无独有偶,2023年6月18日,上海某石化公司乙二醇装置发生爆炸,同样是因为企业未辨识出环氧乙烷精制塔T-450系统循环工艺水管道泄漏、塔釜溶液漏空后,环氧乙烷泄漏的爆炸风险,未评估出管道P-4507堵漏打夹具部位突发泄漏引发的后果。


02
应急装备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根据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和事故后果,配备足够的应急装备器材,是应急准备环节的重中之重。不要轻视任何一种应急工器具,关键时刻可能会挽救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不要忽视对应急装备和器材的经常性维护保养,要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2019年12月31日,徐州某化工公司发生的较大中毒事故,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企业未配备体积小、适合进入脱硫塔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导致3名塔内作业人员长时间受困,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2021年1月14日,河南某新能源发生较大窒息事故,现场应急救援装备严重不足,事故车间只有2套正压式呼吸器和2套长管呼吸器可用于事故救援,加上从其他车间紧急调用的防护装备,仍不能满足参加救援人员人均1套防护装备,参与初期救援的人员因防护不到位相继遇害,成为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应急通信

应急状态下,不同部门和组织需要紧密合作,应急通信网络能够在危机发生时迅速传递信息,确保相关人员和组织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情况和指示。

2024年5月12日,锦州某精细化工公司发生爆炸着火事故,企业应急值班负责人所持对讲机与现场工人的对讲机不同频,致使其对车间现场出现的异常工况毫不知情,未能及时有效指导异常工况处置,也未能及时指挥现场工人疏散,贻误异常工况处置和避险逃生的最佳时机。


04
教育培训

按照屏障管理理论,应急是保护层的最后一道防线,构筑这道防线的核心便是员工的应急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我国已连续3年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作为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浙江宁波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9·29”重大火灾事故场景仍历历在目,企业员工将加热后的异构烷烃混合物倒入塑料桶时,因静电放电引起可燃蒸气起火,但该员工并未就近取用灭火器灭火,而是采用纸板扑打、覆盖塑料桶等方法灭火,导致火灾快速蔓延扩大,最终导致19人葬身火海,令人唏嘘不已。然而,沉痛的教训并没有唤起某些企业对应急教育培训的重视,就在2024年10月12日,潍坊市某生物科技公司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因应急培训不足施救不当,最终导致7人死亡、4人受伤。




应急响应及时且正确吗?





无数个事故案例证明,应急响应检验着企业的应急准备与事故场景的匹配程度。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后,安全、生产、设备、电仪、消防等专业职能部门应按照各自的应急职责到岗到位,全力做好异常工况处置、现场人员抢救和事故区域警戒等工作。

01
异常工况处置

企业一旦出现异常工况,应按照应急预案或紧急处置程序采取装置停车、卸料泄压、停止加热、紧急冷却、终止反应等方式,及时退守到安全状态,严格控制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在全面辨识分析风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局统一指挥稳妥处置,否则可能造成处置过程中能量的意外释放。

2021年9月14日,开远某发电公司8号机组主给水管路放水管发生泄漏,企业未按安全操作规程停炉消缺,违规在17.4MPa最高压力等级的主给水系统组织开展带压堵漏作业,甚至是在第一次带压堵漏失败后,执意进行二次带压堵漏。应急处置中,漏点裂纹不断扩大直至完全爆裂,高温高压蒸汽大量喷出,现场2人身亡。

2023年1月11日,类似的悲剧又在盘锦某化工公司上演。企业在对烷基化装置水洗罐入口管道弯头夹具边缘泄漏处3次带压密封处置未果的情况下,再次强行组织带压堵漏作业,致使紧固夹具时事故管道突然断裂,泄漏物形成蒸气云团遇点火源发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35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


02

现场人员抢救和事故区域警戒

现场人员的及时抢救与事故区域的警戒措施是应急响应中相辅相成的两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着人员的伤亡数量和受害程度。无法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并采取可靠的警戒隔离措施,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2021年2月27日,吉林某化纤公司发生一起5人死亡、8人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在这起事故中,最早接到硫化氢泄漏点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报告的车间负责人,除通知本车间人员撤离外,未采取任何警戒和处置措施。当硫化氢气体逸散至其他车间造成人员中毒时,车间负责人未组织抢救受害人员,也未阻止本车间人员盲目施救;企业值班负责人在得知事故现场人员受害信息后,未立即作出救援部署,甚至是到达事故现场后,也未全面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因未及时组织现场人员抢救并采取警戒措施,多名岗位人员在听闻事故消息后,无序前往事故区域盲目施救后接连受害。


总之,事故案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危险化学品从业者应将汲取事故教训作为职业操守,把对事故的深刻反思和警醒转化为防范事故的具体举措,重视事故的学习总结,鼓励事故的分享传播,在生产现场植入事故情景,模拟应急处置,全面检验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和应急响应的高效性。



设计缺陷致硫酸储罐爆燃!湖南恒光化工公司“8·28”事故报告

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

危化品企业防泄漏管理典型问题梳理及管理建议(附隐患图片)

2025年第三期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地方专家培训班在宜昌举办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