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防爆挠性软管与相连的隔爆型仪表内部发生可燃气体爆燃时,爆燃能量(热量及压力)一部分可被防爆挠性软管吸收,一部分压力通过接头向外界及穿线管泄放,泄放过程中热能进一步被接头金属吸收,最后达到不会引燃(引爆)外部可燃气体的目的。防爆挠性软管的接头都是金属的,连接是可透气的,垫圈也是金属的,就是为了达到泄放和吸收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防爆挠性的防爆原理基本就是靠爆炸室的延伸,减小爆炸能量,防止引燃外部可燃气体。
2、个人认为:防爆挠性管单独使用防爆效果有限,需与防爆格兰头等组成完整的系统。,更多的作用是对电缆本身的物理保护,防止电缆受到外部伤害。如果使用防爆挠性管,建议也要在仪表进线口引入防爆格兰头密封装置,防止可燃气体进入隔爆内腔。
二、通常连接方法
1、电缆配线方式:现场仪表电缆通常敷设在汇线槽、托盘或钢管中。但在各类现场仪表或接线箱的电缆进线口外侧附近的一小段电缆,不同工程中对其保护及处理方法有较大区别。按对电缆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以下两类:
(1)连续式:电缆在钢管或挠性管内完整地得到保护,无外露之处,不易受机械外伤,这种敷设方式有两个实施方案,即:
“钢管式”:钢管及附加部件直接连接到仪表(或接线箱)本体上;
“挠性管式”:电缆穿过钢管及挠性管连接到仪表(或接线箱)本体上;
(2)非连续式:电缆从现场仪表或接线箱引出后的一段较短距离内,保护管是断开的,电缆是裸露的,没有加以保护。
上述连接方式在国内外的工程中均有采用,因为在有可能产生危险火花部件壳体的电缆进线口处,均采取了有效的隔离和密封,所以都满足防爆及保护要求。
2、考虑到目前电缆施工实况推荐采用电缆密封接头+汇线槽(非连续式保护连接)、电缆密封接头十钢管(非连续式保护连接)、电缆密封接头十钢管(连续式保护连接)和电缆密封接头挠性管十钢管(连续式保护连接)四种连接方法。
(1)隔爆电缆密封接头+汇线槽(非连续式保护连接)
(2)隔爆电缆密封接头+钢管(非连续式保护连接)
(3)隔爆电缆密封接头+钢管(连续式保护连接)
(4)隔爆电缆密封接头挠性管+钢管(连续式保护连接)
注:1是带隔爆密封接头的挠性管
三、结论
1、从图集的以上四种接线方式中可以看出,不管哪种方式,在仪表的进线口都是带有隔爆密封装置的。可见防爆挠性管需要和隔爆密封接头装置配合使用。
2、对于非铠装电缆,可采样第三、四种方式。在一些规范明确必须配防爆挠性管的场合,须采用第四种方式。
3、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仪表进线口都要安装隔爆密封接头装置。
来源:电仪微课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