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仪表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参考版)
最新动态
仪表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参考版)
2025-09-193








一、总则


? 目的:为确保仪表设备的长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有效预防突发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在用的检测、控制、联锁、报警等各类仪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成分分析等现场仪表、SIS/DCS/GDS/PLC等控制系统、调节阀、切断阀等执行机构及相关附件、电缆等。

? 管理原则:遵循“预防为主、计划先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科学的计划、规范的执行、完整的记录和持续的改进,对仪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故障隐患,保障仪表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


二、职责分工


1、仪表管理部门:

?  负责制定和修订仪表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  组织对所有仪表设备进行分类、分级评估,确定维修周期和内容。
?  编制年度、月度预防性维修计划,并下达至相关部门。
?  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协助解决维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  建立并管理仪表设备档案,包括运行记录、维修记录、校验报告等。
?  负责上报维修所需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的采购计划。
?  对预防性维修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   组织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

2、 工艺生产部门:
?   负责所辖区域内仪表设备的日常巡检、清洁等基础性维护工作。

? 及时向仪表管理部门反馈所辖区域仪表设备的异常情况。

?   配合仪表管理部门实施预防性维修计划,负责相关工艺条件的准备,如工艺介质的隔离、泄压、置换等。

?  参与维修完成后的功能测试和验收工作。
3、仪表维修部门:

?   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具体实施仪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

?  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处理措施、更换的备件等,及时反馈维修中发现的问题。

?  维修完成后进行自检,确保维修质量。

?  负责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日常管理。


三、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


维修计划应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人员、所需工具和材料等信息。


1、仪表设备分类与分级:
 ?   根据仪表设备对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排放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关键仪表、重要仪表和一般仪表。
 ?   关键仪表(如安全联锁系统SIS、关键控制回路)应实行最严格的预防性维修策略,缩短周期,增加检查项。
2、维修周期的确定:
 ?   综合参考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维护手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设备历史故障数据、运行环境(如高温、高压、腐蚀、易燃易爆)等因素,科学制定年度和月度预防性维修计划。
 ?   对于新投用或经过重大改造的设备,初期应适当缩短维修周期。

 ?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维修计划,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做好记录。

3、维修内容的确定: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周期的仪表,制定详细的《预防性维修作业指导书》,明确具体的清洁、润滑、紧固、校验、功能测试等项目和标准。


①清洁保养:

?清理仪表表面及内部的灰尘、油污,防止堵塞和腐蚀。

? 对于安装在腐蚀性环境中的仪表,需定期对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 对仪表内部部件进行清洁时,需先切断电源,避免损坏仪表。

②润滑紧固:

? 对运动部件添加润滑油,紧固所有电气和机械连接件。

? 定期检查润滑油脂的充足程度,并及时添加或更换。

③ 部件更换:

? 定期更换易损件,如过滤器滤网、密封圈、老化的电缆等。

? 对于磨损严重的部件,应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④检定、校准与测试:

? 定期对仪表进行检定、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 完成维护后,进行基本测试以确保仪表功能正常。


四、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实施


1、计划下达与准备:
 ?  仪表管理部门提前下达月度/年度预防性维修计划。

 ?  工艺生产部门负责落实工艺条件的准备,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的维修状态。

 ?  仪表维修部门根据计划准备人员、工具、备件、安全防护用品(如防爆工具、个人防护装备PPE)及作业票证(如工作许可证、能量隔离证)。
2、维修作业:
?  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  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爆、防触电等安全事项,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  严格执行作业票证制度,落实能量隔离(断电、断气、泄压、上锁挂签等)。
?  在易燃易爆场所,非本安仪表严禁带电开盖作业,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  对于联锁、报警系统,调整或检修前必须确保其与受控设备脱离,避免误动作。
?  维修过程应规范、细致,确保质量。更换的备件应符合技术要求,有清晰的标识和端子号。

?  在维修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对于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质量检验与验收:
 ?   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进行自检。
 ?  由仪表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和工艺生产部门共同进行功能测试和验收,确认仪表工作正常、参数准确、联锁功能可靠。
 ?  验收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恢复设备运行。

五、记录与档案管理


1、维修记录:每次预防性维修后,维修技术人员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仪表预防性维修记录表》,内容包括:设备位号、名称、维修日期、周期、执行人、检查项目、发现的问题、处理措施、更换备件清单、校验数据、验收人等。

2、档案管理:所有维修记录、校验报告、故障分析报告、设备变更记录等,均由仪表管理部门统一归档,建立完整的设备电子/纸质档案,维修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便于查询和追溯。

六、监督、考核与持续改进

1、监督检查:仪表管理部门定期对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执行率、维修质量、记录完整性、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
2、考核制度:将预防性维修工作的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对完成出色、发现重大隐患的给予奖励,对未按计划执行或对工作不负责、造成设备损坏或事故的进行绩效考核。
3、持续改进:定期对维修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维修策略的有效性,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趋势,动态调整维修周期和内容,不断优化管理制度。


七、附则


? 本制度由仪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储罐为何必须设置两条接地线?

液氯泄漏为什么不能用水冲击泄漏点,应该怎么办?

不同种类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

美国25起化工安全事故带来的警示


来源:电仪小助手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