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质量体系在体系融合过程中的“两图”作用
最新动态
质量体系在体系融合过程中的“两图”作用
2025-09-263

目前,企业在开展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体系建设时,多是参考使用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这都源自ISO标准,IATF16949:2016 也是基于ISO 9001:2015,中化集团的FORUS体系、DNV的ISRS体系同样是QHSE体系的体系运行质量量化评估标准。

由于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四大体系的颁布与应用时间不同,企业分别建立的四个体系各自独立运行,各体系成熟度不同,体系之间协同度不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如何减少不同管理体系在融合与建立过程中的交叉、重复、资源浪费现象?

首先,企业和咨询机构应当重新审视质量体系在一体化体系建立与融合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01

质量体系的“高德地图”作用

●以IS09001标准为引领航道,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公司管理体系过程,建立过程矩阵图。按类型分为:管理过程、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

管理过程MP

顾客导向过程COP

支持性过程SP

M1

管理策划

C1

顾客要求管理

S1

文件控制

M2

内部审核

C2

产品和服务实现策划

S2

人力资源管理

M3

管理评审

C3

生产控制

S3

基础设施管理

M4

改进

C4

顾客满意管理

S4

采购管理





S5

监视与测量资源管理





S6

不合格控制





S7

监视与测量





S8

产品防护与交付





S9

变更管理

图片1.png

●分别梳理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所对应的要素管理程序,对管理程序逐一进行管控适用范围的辨识和分析,将管理体系所管控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和划分,形成《体系适用范围分析清单》。


02

质量体系的“作战地图”作用

●将《体系适用范围分析清单》作为体系作战图,发挥流程管理对体系建设的巨大作用。

●对管理要素对应的管控程序进行一级流程流域梳理,分解二级流程、三级或四级流程,形成《体系架构图》,进而梳理出不同级别的文件体系(程序、制度、细则或指南、支持性表单、记录等),针对流程,提出管理要求和行动项。

图片2.png

●针对不同的业务流程,与体系各业务要素建立关联与接口关系,完成体系要素和管理支持的匹配,最终输出《体系管理手册》。


其次,企业应从全方位、全过程实施体系融合。


01

主要负责人应重视和支持

体系融合是“一把手工程”,计划、实施、讨论、评估等全流程都需要一把手积极参与、协调协同。


02

重新审视和调整企业组织架构

多数企业质量管理归口部门与环境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归口部门不是同一个。一体化体系管理功能分区需要重新划分,尤其是应考虑将体系的运行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主管部门,按照PDCA各阶段所支撑的管理要素,明确策划归口部门、实施归口部门、审核和评价归口部门,重新从管理体系融合的角度归并组织职责描述,由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管理者代表,以便于统筹管理体系运行。


03

全员培训和宣贯

企业多数领导和员工认为质量体系是控制原料质量、半成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纯粹是并存并行的轨道,无交叉和重复,对质量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特别是过程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自然关系不熟悉,对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属于质量体系管理和监控范畴了解甚少。


04

同步实施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

开展培训、日常运行、监视和测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文件修改、一体化体系监督审核等,可以减少管理体系维护人力、时间、资金等资源的投入。


05

搭建一体化体系信息化平台

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进行固化,进一步确保管理具体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有效和高效贯彻,同时实现各类管理KPI指标体系的精准统计、分析,使质量体系的测控要求融入管理流程中,保证管理目标和管理绩效的持续提升。


06

实现体系“一岗式审查”和“一站式评价”

以专业管理一体化为主线,以岗位一体化为重点,以流程化、信息化、数字化为手段,使共同的要求能以一种共通的方式实施,真正实现体系“一岗式审查”和“一站式评价”,使管理体系发挥出1+1+1+1>4的效益,最终高质量运行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过程安全风险管控。



危化品企业防泄漏管理典型问题梳理及管理建议(附隐患图片)

上线新功能!化学品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平台完成升级改造

设计缺陷致硫酸储罐爆燃!湖南恒光化工公司“8·28”事故报告

取样阀开度过大致6人受伤!如何有效防范取样环节事故?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