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2025年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2025年已公开的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主要有以下两起:
1.河南鹤壁某化工企业气体中毒事故(2025年9月29日)
事故概况: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气体中毒事故,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硫酸中转罐硫酸外溢,经雨水管网流入化粪池后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人员中毒。
事故教训:企业需加强危化品储存和处置环节的安全管理,强化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避免类似泄漏事故引发次生灾害。
2.河南汝州某生物科技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2025年4月30日)
事故概况:河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农药中间体试验时,因反应釜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气体泄漏,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5万元。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反应失控,反应釜人孔盖被吹掉,硫化氢气体扩散,且救援人员盲目施救加重了事故后果。
事故教训:企业应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员工安全培训,规范危险作业流程,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应急设施。
这两起事故均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置方面的漏洞,提醒化工企业需高度重视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避免悲剧重演。
2024年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山东潍坊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12”较大中毒事故
2024年10月12日,山东省潍坊市某公司3号玉米浆池清理作业时,因两层覆膜编织布夹层中积聚的硫化氢气体逸出,导致7人死亡、4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未通风、检测且未佩戴防护装备,救援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2.辽宁辽阳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8·16”中毒事故
2024年8月16日,辽宁省辽阳市某公司2名工人进入废弃腌菜池清理酸菜残渣时硫化氢中毒,后续4人盲目施救导致1死5伤。
事故原因是腌菜池长期封闭,残存酸菜和腌制盐水发酵产生硫化氢,作业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
3.重庆渝北区某食品有限公司“7·2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4年7月28日,重庆市渝北区某公司污水池清理作业前未通风、检测,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装备,1人晕倒后,其他2人未采取防护措施施救,导致3人死亡。事故原因是污水池长期封闭,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
4.河北保定某纸业有限公司“5·7”中毒事故
2024年5月7日,河北省保定市某纸业4名员工清理造纸车间白水池时,因停产期间白水池内残浆和污水发酵产生硫化氢,旁通阀门打开后气体扩散至泵坑,导致员工中毒,救援人员盲目施救致伤亡扩大。
5.四川成都彭州市某合作社“4·13”化粪池中毒事故
2024年4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某合作社化粪池作业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进入氧含量不足、硫化氢浓度超标的池底作业,导致7人死亡,盲目施救使事故扩大。
以上事故均暴露出有限空间(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缺失、防护装备配备不足、盲目施救等问题,需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能力。
2023年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广东揭西县某食品厂事故
2023年7月4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某食品厂水解酸化池硫化氢气体泄漏,导致1名库房人员中毒窒息,5名救援人员因缺乏防护常识盲目施救,最终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老旧设备连接管破损,硫化氢气体扩散至库房。
2.辽宁盘锦某商贸有限公司事故
2023年8月31日,辽宁盘锦市盘山县某商贸有限公司腌渍池内,作业人员在抽排水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硫化氢气体释放导致4人死亡。事故企业安全培训不足,应急救援装备缺失,盲目施救加剧了伤亡。
3.山西某药胶生产有限公司事故
2023年3月23日,山西吕梁孝义市某药胶公司污水处理缓冲池内,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装备进入,搅动淤泥释放硫化氢,导致3人死亡。事故池未经设计且无通风设施,施救人员盲目进入致事故扩大。
这些事故暴露出企业安全意识淡薄、防护措施缺失、盲目施救等问题。硫化氢中毒事故多发生在有限空间(受限空间)作业中,需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配备防护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022年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5·18”中毒事故
2022年5月18日,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供排水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瀚昇公司试验装置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具进入受限空间,吸入试验装置反应仓内浮渣挥发出的硫化氢气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2.福建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21”中毒事故
2022年5月21日,福建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公用工程业务团队制氢/汽电联产装置酸性气体脱除单元甲醇-水塔打开人孔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作业前对硫化氢有害因素辨识不到位,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3.天津市津南区某污水提升泵站“7·17”较大硫化氢中毒事故
2022年7月17日,位于天津市津南区某镇的污水提升泵站内,天津港某工程有限公司的作业人员在进行井下潜水排污泵维护作业过程中,1名作业人员发生硫化氢中毒,后又有2名作业人员下井施救,相继发生硫化氢中毒,共造成3人死亡。
这些事故均因作业人员未遵守安全规程、未佩戴防护装备或盲目施救导致,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置方面的严重漏洞。
2021年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黑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4·21”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21年4月21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在三车间制气釜停工检修时,因釜内残留高浓度硫化氢与氧硫化碳混合气体,维修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进入作业,导致4人死亡、9人中毒受伤。救援人员盲目施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2.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6·1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1年6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某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作业人员在未通风、未防护的情况下进入含硫化氢的污水池作业,3人中毒窒息,施救人员盲目施救,最终造成6人死亡。
3.宿州市砀山县“2021·8·6”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1年8月6日,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一污水井内硫化氢、一氧化碳浓度超标,作业人员下井后中毒,施救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3人死亡。
这些事故暴露出企业安全管理缺失、风险辨识不足、盲目施救等问题,需加强有限空间(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2020年两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甘肃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9·14”硫化氢中毒事故
2020年9月14日22时01分,甘肃高台工业园区盐池工业园某公司污水处理厂当班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盐酸快速加入含有大量硫化物的6号废水池内进行中和,致使大量硫化氢气体短时间内快速溢出。当班人员在未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等有毒混合气体,导致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是违规操作导致硫化氢气体大量溢出,且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间接原因包括企业未落实环保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擅自改变废水处理工艺、安全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违法组织试生产、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
2.新乡市某雨水连通工程“5·28”硫化氢中毒窒息事故
2020年5月28日19时13分,新乡某交叉口雨水连通工程窨井,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在窨井作业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导致硫化氢中毒窒息,盲目施救造成后果扩大,最终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62万元。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未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规范,未配备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和安全绳,盲目施救;间接原因包括施工单位无建筑资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承接劳务作业,建设单位违法分包,监管部门对项目监管不到位等。
这两起事故均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操作规范、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严重漏洞,提醒各行业需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加强风险防控和员工培训,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二、事故统计与分析
基于2020年至2025年公开的18起硫化氢中毒典型事故案例,旨在分析硫化氢的产生方式(废液处理、工艺生产、硫化物遇酸反应)及企业人员在有限空间(受限空间)、抽堵盲板、管道疏通、清理等非常规作业中的风险。通过统计和分类,总结事故规律和教训,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按硫化氢产生方式分类
从18起事故中,硫化氢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产生:
产生方式 | 事故数量 | 占比 | 典型案例摘要 |
废液处理 (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 | 12起 | 66.7% | 涉及污水处理池、化粪池、腌菜池、玉米浆池等,因长期封闭、厌氧发酵产生硫化氢 |
工艺生产(化工过程产生硫化氢) | 4起 | 22.2% | 涉及反应釜、试验装置、制气釜等,因操作不当、设备缺陷导致硫化氢泄漏。 |
硫化物遇酸反应(酸与硫化物混合) | 2起 | 11.1% | 因酸(如硫酸、盐酸)意外与含硫化物废水混合,瞬间产生大星硫化氢气体。 |
风险分析
共同风险因素
1.受限空间作业管理缺失:
所有事故均发生在受限空间内,作业前未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缺乏连续监测和机械通风设施。
2.防护装备与应急设施不足:
作业人员未佩戴隔离式呼吸器、安全绳等基本防护装备。
企业未配备应急器材(如空气呼吸器、救援三脚架)。
3.盲目施救加剧伤亡:
14起事故因救援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占比77.8%。
4.安全培训与责任制不到位:
操作人员违规操作、风险辨识能力不足。
企业未落实安全交底、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5.工艺与设备缺陷:
设备老化、管道破损、工艺变更未经安全评估。
产生方式与作业类型关联风险
废液处理:事故高发于清理、疏通作业,硫化氢积聚在封闭空间,易被搅动释放。
工艺生产:多见于检修、试验等非常规操作,反应失控或残留气体释放。
硫化物遇酸反应:常发生在中和、处置环节,操作不当导致急性高浓度泄漏。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硫化氢中毒事故主要集中在废液处理环节(66.7%),且多发生在受限空间清理作业中。
盲目施救是导致伤亡扩大的首要原因。
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包括风险辨识不足、培训缺失、应急能力薄弱。
建议
1.严格受限空间作业管理:
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
作业前办理许可证,实施旁站监护。
2.强化防护与应急救援:
配备隔离式呼吸器、安全绳、通讯设备,严禁无防护施救。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员工自救互救能力。
3.完善安全培训与责任制:
针对硫化氢风险开展专项培训,强调“遇险不盲目施救”。
明确工艺操作、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程和责任人。
4.加强工艺与设备风险管理:
对涉硫化工工艺进行HAZOP分析,规范变更管理。
定期检测设备完整性,防止泄漏和误操作。
5.推动行业警示与监管:
将本报告案例纳入企业安全教育内容,强化“警钟长鸣”意识。
监管部门加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说明:本报告基于公开事故案例整理,分析旨在促进企业安全管理,防范类似事故重演。
来源:上饶市安盾科技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弛豫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