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这些“涉氨制冷”安全知识请收好!
最新动态
这些“涉氨制冷”安全知识请收好!
2025-11-2117


氨是有毒气体,广泛用于生产作业过程……

氨气容易液化,液氨常被用作制冷剂

氨具有可燃的特性,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液氨一旦泄漏,对泄漏点周围的影响范围大

因此

涉氨制冷作业的安全不能忽视……




一、氨制冷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性

液氨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如果氨制冷系统发生液氨泄漏,遇明火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

装置配套的各类电气设备,配电柜、电气开关、电缆桥架可能因接地或接零及屏护措施不完善,耐压强度低、耐腐蚀性差等原因造成漏电、短路而导致电气事故。

由于制冷系统中的氨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任何电气方面的事故都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图片


2. 中毒、窒息

液氨具有较大毒害性,氨若泄漏,遇作业场所通风不良、防护措施不当,存在中毒的危险,浓度过高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致人窒息死亡。

图片


3. 触电

配电间、各种以电力为能源的动力、照明等电器设备,电缆因故障、误操作、过负荷、老化失修、雷击等原因,不仅本身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而且可能直接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和设备财产损失。

图片


4. 噪声、振动

氮制冷系统运转时,压缩机以及各类风机、泵和电动机,调节阀和管道等会产生严重的噪声与振动危害,长时间处于期间可造成听力下降,并可能引发慢性神经性疾病。操作间与压缩机间有效隔离、进入压缩机间佩戴耳塞是保证噪声伤害的有效手段。

图片


5. 低温冻伤

在氨制冷过程中,液化的氨温度可达-33C,液氨由容器或管道连接处发生泄漏,喷溅到人体或不慎接触到皮肤,会造成皮肤低温冻伤。

图片


6. 机械伤害

氨制冷系统中存在电动机、泵、压缩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在泵与电动机的连轴器、设备传动装置、设备的旋转部位等处存在着机械伤害的危险。

一旦防护装置失效、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进人运行的机械部件内或与运动部件接触,就有可能受到机械伤害。

图片


7. 腐蚀

液氨(氨气)泄漏、挥发,遇水分形成碱性腐蚀物质,冲洗废水流入低洼处可造成基础腐蚀;含氨湿空气可对环境内设备、管道造成腐蚀侵害,引发使用寿命降低或造成其他破坏。


此外,由于地震、雷电、暴雨、高气温及严寒等不良自然条件,如强烈的地震和雷电侵袭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高大设备、液氨储罐、液氨及氨气输送管道等破坏,致使液氨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中毒和窒息、化学灼伤、火灾、爆炸事故等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涉氨制冷作业安全知识


1.制冷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严禁人员操作制冷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图片


2.操作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并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

图片


3.涉氨作业涉及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化服、空气呼吸器、防化靴、防氨专用防毒面具、滤毒罐、耐酸碱手套、防护手套、防护耳罩、防噪音耳塞等。

图片


4.涉氨制冷操作人员要做到“四要”“四勤”“四及时”

“四要”即要要确保安全运行、要保证库房温度、要尽量降低冷凝压力、要充分发挥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四勤”即勤看仪表、勤查设备温度、勤听机器运转有无杂音、勤了解进出货情况。

“四及时”即及时放油、及时清除冷凝器水垢、及时除霜、及时放空气。


5.涉氨制冷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明确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水喷淋系统、防爆型应急照明灯具、急停装置、风向标、氨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安全色等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图片


6.涉氨制冷操作人员应明确职业危害告知等相关内容,能熟练应用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


7.涉氨制冷作业现场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应熟练使用灭火器、消火栓水枪等消防器材,并定期参与消防演练。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操作人员应明确应急疏散路线,发生紧急情况,及时疏散。

图片


8.涉氨制冷作业的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氨泄漏等事故应急处理。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可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涉氨制冷作业涉及危险有害因素多

安全不容忽视

相关应用应熟练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确保氨制冷系统的安全!





《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常压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重点内容解析
危险化学品企业消防设备设施的常见隐患
【揪出身边的隐患】仪表毛细管未设防护还被打了结
《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常压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等一批行标发布
2026年化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清单

来源:工贸安全生产


编辑:弛豫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0157696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