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我是一顶平凡的安全帽,但我见证了一个非凡的化工项目建设历程。在那段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岁月里,我紧紧守护着他的头,见证了他与疫情、与施工困难搏斗的坚毅与勇气。
寒冬的早晨,我被他轻轻地戴在头上。那时,新冠疫情正在他所在的城市反复肆虐,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项目建设现场依然如火如荼,弧光闪烁、焊花飞溅。伴着“刺刺”声响,我看着一道细密整齐的鱼鳞纹焊缝完美成型,一个个设备筒体焊接完成。我感受到了他坚定的步伐和决心,他戴上我,仿佛也多了一份安心和信心。
随着项目的推进,土建与安装工程进入了交叉施工的时期,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忙碌与紧张。我和他几乎每天都穿梭在施工现场,从设备到管道,从地面到高空,我见证了他在每一个施工点的辛勤付出。在重要的施工点,如登高、吊装作业,我成了不可或缺的守护者。每当有作业人员准备进行这些高风险作业时,我看到我的同伴们都会被紧紧地戴在他们的头上。我能感受到作业人员紧张而专注的神情,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所代表的安全保障的信任。
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应急消防队员加入了他所在的项目管理团队,更是让我倍感安心。他们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还来到了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每当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总能迅速反应,确保每一位现场人员的安全。
有一次,他在一楼密切关注着施工人员的操作,一枚指头大小的螺母不慎穿过了二楼的钢结构格栅板掉落下来,击中了我,就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紧张感。但幸运的是,他安然无恙。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我被击打的第一时间,他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召集应急消防队员对所有楼层可能引起掉落风险的物品进行检查与提醒,最大程度保障了在场人员的安全。
和他共处的两年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重要阶段,也为他挡下无数危险,拦下多次意外。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些许磨损的痕迹,但我不后悔,因为用身上的伤去撑开生命的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我即将退役之际,我看到我守护的人自信地行走在装置区和项目建设现场,他也从初窥门径的安全员成长为了一名安全工程师。我很自豪,因为正是有了我的防护,让他守住了工作,也守住了家庭。
这就是我的故事,从崭新到老旧,为安全建设紧守关口。
作者:重庆建峰兴源科技有限公司 唐艳玲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征文选登到此结束。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4070),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