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仪表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而静电问题常常被忽视却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静电接地、电阻值要求以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特殊环境下设备接地的需求,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降低爆炸和设备故障的风险。本文将针对仪表专业在静电防护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你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实用的参考。 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静电导体或亚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0Ω。与地绝缘的导体在载有电荷的情况下,在接地的瞬间,电荷虽能通过接地点迅速导入大地,但所发生的静电火花仍可造成事故,所以规定静电接地电阻值相对较高。 ①安装自控系统等设备的控制室、机柜室、过程控制计算机的机房,应做防静电接地。这些室内的导静电地面、防静电活动地板、工作台等应做防静电接地。 ②对于已经实施保护接地或工作接地的仪表和设备,可不做防静电接地。 ①生产、加工、储存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设备及气柜、储罐等设备设施上安装的仪表设备; ④生产、输送可燃粉尘的设备和管线上安装的仪表设备。 仪表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质安全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涌防护器接地应最终接到电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遵从电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1)对报警频率较高或料仓内杂混粉尘最小点火能小于30mJ的场合,伸进料仓内检测料位和报警的传感器应选用防静电型。 (2)由仓顶垂直伸进料仓的传感器,其电极的形状与尺寸应选用不产生火花放电的形式,或采用不会引起火花放电的材料进行表面保护。 (3)水平或倾斜方式伸进料仓的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上方的保护板),当伸进仓内径向尺寸大于100mm时,表面应做防静电处理。(1)接地:通过连接到地面的金属导线,将设备和人员接地,以确保电位平衡。这包括使用符合标准的截面积的导线,以及为人员提供接地手段,如防静电手环、服装和鞋子。(2)使用防静电材料:在制造和处理过程中,采用表面电阻在107Ω~1011Ω之间的材料,以替代常规材料,减少静电的积聚。(3)搭接或跨接:通过电气连接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的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它们处于相近的电位,以减少静电的潜在危害。(4)静电屏蔽:利用法拉第笼的原理,使用导体制成的封闭结构来屏蔽静电源或需要保护的产品,防止静电干扰。(5)对绝缘体施加抗静电剂:对于难以泄漏静电的绝缘材料,施加抗静电剂以提高其电导率,便于静电的释放。是不是进入爆炸危险区域前触摸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释放了人体静电后,进入爆炸危险区域的人就不会再带有静电了?
不是的。人体对静电来说,可视为导体,所以只要人体接地即可防止带电。但是,由于作业者通常不停留在一定的场所,因步行和作业动作而继续带电。
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禁止使用金属链作为防止气瓶倾倒的措施。这是因为金属链容易与气瓶发生碰撞和摩擦,从而产生火花和静电,这可能导致有爆炸危险的气体发生事故。 根据GB 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第6.1.9条的规定,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禁止使用金属链。此外,GB 50031-91《乙炔站设计规范》第4.0.7条也提到,灌瓶间、汇流排间、空瓶间和实瓶间应有防止倒瓶的措施。 为了防止气瓶倾倒,可以使用裸绞线或编织线等替代金属链。这些材料不易产生火花和静电,从而降低安全风险禁用。爆炸危险场所所有的管道均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该静电防护措施一般通过等电位联结、接地的方式实施。管道法兰的等电位联结不一定必须进行等电位跨接。《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
5.5.2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设置等电位联结,所有裸露的装置外部可导电部件应接入等电位系统。《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2022)
2.0.4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中位于爆炸危险性环境的供水管道及其他灭火介质输送管道和组件,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条文说明:2.0.4 本条规定了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中位于爆炸危险环境的供水管道及其他灭火剂输送管道和组件的静电导除要求,以防止静电火花而引起燃烧或爆炸事故。《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T 3836.1-2021
15.1.2 外部等电位联结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设置辅助的等电位导体外部连接件,但电气设备设计成以下结构时除外:
a)通电时可移动且通过装有接地芯线或等电位联结导体的电缆供电;
b)安装时仅采用不要求外接地连接的布线系统,例如,金属导管或铠装电缆。
制造商应按照第30章的规定在说明书中提供在上述a)或b)条件下安装所要求的任何接地或等电位联结的详细说明。
辅助的外接地连接件应与15.1.1所要求的连接件有电气上的连接。
相关法规标准依据,请登录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化学品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平台”(https://law.chemicalsafety.org.cn/),或点击“阅读原文”查询。
来源:仪表圈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4070),感谢支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