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化工安全管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4Mzk2NDM3Ng==&mid=2247483820&idx=1&sn=241f40f90e6b5088c3f09012467b2fa4
首先看锅炉房的设计规范是怎么要求的: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20)第15.2.2条
该条的条文说明:
从条文说明可以看出:天然气调压间按防爆区域设计,大多数企业使用的天然气来自于城镇燃气管道,天然气调压柜都是撬装设备,设置在企业锅炉房外,由城镇燃气公司负责日常管理,本文暂不讨论。“锅炉间应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我们看一下GB 50058是怎么说的: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
其中第3条明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再看一下条文说明:
在该条文说明中描述“明火设备如锅炉.....因此明火设备附近按照非危险区考虑,包括锅炉本身所含有的仪表等设施”,该解释把锅炉本体及附属仪表设施区域直接定性为非防爆区域。
除了锅炉本身附属仪表,还有进锅炉的天然气管道,本条文说明也提到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中都明确规定,燃油、燃气锅炉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
“锅炉房应该可以认为是通风良好的场所。因此本规范建议与锅炉设备相连接的管线上的阀门等可能有可燃性物质存在处按照独立的释放源考虑危险区域,并可根据通风良好的场所适当降低危险区域的等级”。
我们看一下《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中有关“降低危险区域等级”的规定:
“当通风良好时,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天然气管道按独立释放源考虑,属于二级释放源,所在区域为2区,2区再降低等级就是非防爆区域了!那么锅炉房算不算“通风良好”呢?
GB 50058中“通风良好”的标准是“当爆炸危险区域内通风的空气流量能使可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那么锅炉房的通风设计是怎么规定的呢?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规定:
条文说明:
从条文及条文说明中可以看出:燃气锅炉房应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目的是“使逸漏或挥发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浓度不能达到其爆炸下限值的25%”。
2、《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20)
对独立设置的锅炉房,要求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对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气锅炉间,根据不同位置正常换气次数最低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也符合建规第9.3.16条的规定。
第二个问题:锅炉算不算“明火设备”呢,险了爆规第3.2.2条的条文说明,我们再看一下其他标准规范中的相关定义: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
建规中只定义了明火地点,没有明火设备。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 50160-2008):
条文说明:
GB 50160中也没有提到燃气锅炉是不是“明火设备”,但从定义来看,燃气锅炉倒是符合“燃烧室与大气连通,非正常情况下有火焰外露的加热设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锅炉外壳设计不属于标准规定的隔爆外壳。因此燃气锅炉尽管属于相对的封闭燃烧,但仍然属于明火设备,只不过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外漏火焰而已,也算符合GB 50160中的“非正常情况下有火焰外露的加热设备”。
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2020》
GB 50028在附录D中明确了“明火设备,如燃气锅炉房”。
因此,从相关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中可以看出,锅炉房不按照爆炸危险区域进行设计,因此,锅炉房内的电气设备也不需要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另外,和空分装置一样,类似此类问题,要尊重设计。
但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一旦进入明火地点,必然会发生爆燃或爆炸。明火不能防止爆炸的发生。只是会因温度差( 温度梯度) 引起自然对流、或空气中含有少量易燃气体分子( 浓度低于爆炸下限) 流动至明火或赤热表面时,会发生燃烧而“ 湮灭” ,可以消散明火地点附近出现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所以,燃气锅炉房要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并与天然气管道紧急切断阀、事故风机等进行联锁,同时事故风机要采用防爆风机。
看一下依据: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20)
GB 50041第11.1.8条要求燃气锅炉间需装设可然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第11.1.9条规定,燃气锅炉间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应与燃气供气总管上的总切断阀和事故通风机联动。一旦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就由燃气报警系统自动切断气源,启动事故风机进行通风,阻止天然气达到爆炸极限。
相关法规标准依据,请登录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化学品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平台”(https://law.chemicalsafety.org.cn/),或点击“阅读原文”查询。
来源:化工安全管理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4070),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