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51种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与治理(附相关视频)
最新动态
51种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与治理(附相关视频)
2025-03-118


一、 51种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按违章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1.流程类违章,是因企业作业流程繁琐或培训教育不到位,日常监督不足等原因造成。

1)动火作业时不走审批程序,私自开工作业。

2)操作前不检查设备、工具的安全性,直接开始工作。

3)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不清理周围易燃物,未配备灭火器材。

4)对设备进行带故障运行,不及时报修。

5)动用明火作业后,不检查现场是否存在余火就离开。

6)上下交叉作业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

7)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未进行气体检测就进入。


2.管理类违章多是因管理制度不完善,日常落实监督不足等原因造成。

1)如员工无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资质就操作特种设备或从事特种作业。

2)在消防通道上停放车辆或堆放物品,堵塞通道。

3)物料摆放杂乱无章,超高、超宽堆放,易倒塌伤人。

4)危险化学品未按规定分类存放,存在混存现象。

5)配电箱)配电柜周围堆放杂物,影响操作和检修。

6)消防设施被遮挡或挪作他用,如在灭火器前堆放货物。

7)安全警示标识损坏、缺失或不清晰,未及时更换。

8)在有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通风设施未开启或损坏。

9)车间内的物料输送通道不畅通,有障碍物。

10)用普通塑料桶盛装汽油等易燃易爆液体。

11)在车间内私自搭建临时建筑或隔断,影响安全疏散。


3.技术类违章,多因技术规程制定不科学,对员工教育不足引发。是人员技术经验引发的习惯性违章。

1)操作时不按工艺参数和操作流程执行,凭经验随意调整。

2)在设备运行时,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如清理设备运转部位的杂物。

3)未使用安全装置或用手进入危险区域送料、取料。

4)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工具或设备。

5)机械加工时,未停机就测量工件尺寸。

6)气瓶使用时,未保持安全距离,且未采取防倾倒措施。

7)未对临时用电线路进行有效固定和防护,随意拖拉。

8)电焊机的二次线接头过多或绝缘破损未及时处理。

9)氧气)乙炔胶管老化、龟裂仍继续使用。

10)砂轮机的防护装置不全或损坏,仍继续使用。


4.防护类违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防护用品质量问题,特殊作业环境影响多重原因引起,常为习惯性违章行为。是多发的违章行为。

1)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固。

2)切割作业时,不佩戴防护眼镜,火星飞溅易伤眼。

3)操作旋转设备时,戴手套或穿戴宽松的衣物,易被卷入。

4)进入生产车间不戴安全帽,或安全帽佩戴不规范,下颚带未系紧。

5)在有噪声危害的场所,不戴耳塞或耳罩。

6)从事电气作业时,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鞋。

7)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时,不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围裙。

8)在有粉尘的环境中作业,不佩戴防尘口罩或使用失效的口罩。

9)进行焊接作业时,不戴焊接面罩,仅用墨镜代替。

10)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不佩戴隔热服等。

11)操作有飞溅物的设备时,不佩戴防护面罩。

12)高处作业时,不穿防滑鞋,易滑倒坠落。

13)在有放射性物质的场所,不按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和防护用品。


5.纪律性违章,与企业管理文化有一定关系,需要教育与监督并举才能有效果。

1.上班前饮酒,在工作中出现精神恍惚等情况。

2.在工作时间内串岗、离岗、睡岗。

3.对安全培训和教育不重视,不参加或在培训时玩手机、打瞌睡。

4.不遵守劳动纪律,在工作场所嬉笑打闹。

5.对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要求不重视,拖延或拒不执行。

6.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报告,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

7.不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一意孤行。

8.在禁烟区内偷偷吸烟。

9.为了图省事,不按规定流程进行安全确认就进行操作。

10.对新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学习、不了解,仍按旧习惯行事。


二、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某些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存在以下情况:

1. 一味地想走捷径。一些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观念新、脑子活,干工作也想“多、快、好、省”,但有时一味地想走捷径,置安全措施于不顾。

2. 对潜在危险熟视无睹。员工对违章作业所造成的"看得见"的危险往往比较警惕、重视,但对潜伏危险的习惯性违章往往掉以轻心。他们往往对已发生的危险比较警醒,对暂时没有发生危险恶果的习惯性违章却容易忽视。

3. 侥幸心理作祟。因为偶然违章没有造成什么恶果,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性违章。

4. “艺高人胆大”。认为自己熟悉操作技术,有工作经验,理论上也有一套,操作知识也都知道,因此有关作业规定和程序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别人不敢违章,自己却敢。

5. 误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错误地认为,不良的作业习惯只是个人的工作习惯和“风格”,算不上是违章。

6. 认为没人监督,执不执行规章无所谓;认为上级部门没来检查,不用“装样子”、“走形式”;工作现场没有领导监督,也无人会处罚;自己是单兵作业或与同事俩、仨人作业,不用按程序走也可以。

7. 粗枝大叶、不拘小节。认为对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只要把握主要的操作规程即可,没必要每次都顾及“细节”、“小事”。

8. 逞能冒险蛮干。认为不是特别高就不用使用梯子;低压电“打不死人”就带电作业;认为按规章程序作业是无能胆小的表现,冒险蛮干方显“英雄本色”。

此外,有些单位、班组安全管理不严,只重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程序和规章制度,对暂时还没有造成恶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姑息迁就,放松了对员工安全行为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督导。而发生事故后,也不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或教育,没有纠正员工错误认知和行为。


三、 如何防范习惯性违章


1. 狠抓"认识"教育。“认识”不到位,行动就不会到位。正确认识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和防范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意义,是预防习惯性违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必须要有思想认识正确的人去执行,因此要狠抓“认识”教育。

2. 狠抓“安全知识”教育。要利用简报、会议、宣传栏、班组会等多种形式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加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防范习惯性违章的能力。

3. 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制定“反习惯性违章工作条例”、“反习惯性违章奖惩办法”、“反习惯性违章岗位实施细则”等制度。把规章制度定到单位、定到班组,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

4. 反习惯性违章工作要长抓不懈。克服习惯性违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抓不懈。例施行填报“岗位安全操作不违章日志”制度,即只要是工作日,无论哪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必须填写当日的安全操作记录,由班组及区块验收。采取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年总结的办法,不让任何一个习惯性违章行为成为漏网之鱼。

5. 奖励与惩罚并用。对于那些一贯坚持按规程工作、一丝不苟遵守安全规定而长期无任何事故的班组、个人要重奖,以激励全体员工;而对那些违章的现象及责任班组和个人,要给予处罚,实行“一票否决制”,做不到安全过关,其他都免谈。

6. 领导重视。反习惯性违章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的决心、态度是否坚决,措施是否得力,以及是否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企业领导带头遵章守纪,杜绝习惯性违章指挥,员工就能跟着学,照着做,就能带出遵章守纪的员工队伍。领导重视就能感召众人,只要领导以身作则,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反习惯性违章的凝聚力。

7.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要预防因习惯性违章而诱发的事故,既要解决好习惯性违章者这个主导因素,又要注意解决好操作对象、作业环境这些客观的因素。单纯强调人这个主导因素,而忽视客观条件,不符合预防事故的客观规律。因此,要预防习惯性违章,还要及时完善更新安全防护设施。



往期回顾

REVIEW

水锤现象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锅炉房安全检查九方面

压力管道故障处理措施

老潘话安全(精选十一):员工安全素质提升的两条路径

气动阀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仪表冬季总 “罢工”,大部分输在这些细节!


来源:泽儒安全、大家谈安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和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或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15810337617),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